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案大全 文案大全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完整句子翻译英文_是可忍孰不可忍怎么翻译
tamoadmin 2024-09-24 人已围观
简介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百度百科的翻译是:孔子对季氏说:“在宫廷上用六2.《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 孰不可忍3.《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4.求翻译成英语,英语大神们求帮忙,是可忍孰不可忍5.论语集解41是可忍,孰不可忍6.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百度百科的翻译是:孔子对季氏说:“在宫廷上用六
2.《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 孰不可忍
3.《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求翻译成英语,英语大神们求帮忙,是可忍孰不可忍
5.论语集解41是可忍,孰不可忍
6.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
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
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
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9』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
不能,则勤。」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
政,奚其为为政?」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
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齐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6』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
林放乎?」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
吾能微之矣。」
『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1』或问□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於奥,宁媚於U+7AC8,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於天,吾
所祷也。」
『14』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15』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
也。」
『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子曰:「关睢,乐而不*,哀而不伤。」
『21』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
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
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
『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
『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
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6』子使漆彤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
取材。」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
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
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8』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
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
『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1』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腌焉,乞诸邻而与之。」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
『27』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28』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简而
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
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4』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政也与
?」曰:「赐也达,於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於从政乎何有?」
『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
於偃之室也。」
『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6』子曰:「不有祝□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7』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30』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
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6』子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
『7』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0』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2』子曰:「富而可求也,谁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之所慎:齐,战,疾。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9』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不语怪,力,乱,神。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子曰:「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
『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7』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
洁也,不保其往也。」
『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君取於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
『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33』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
唯弟子不能学也。」
『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於上下神祗』」子曰:
「丘之祷久矣。」
『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甯固。」
『3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1』子曰:「太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於亲,则民兴於
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
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
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笑;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5』曾子曰:「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於斯矣。」
『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12』子曰:「三年学,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
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5』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9』子曰:「大哉尧之为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
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
於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
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子罕第九
『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
乎?吾执御矣。」
『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远众,吾从下。」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章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於斯文也。天之未丧
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6』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
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
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13』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U+5335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於我哉!」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百度百科的翻译是:孔子对季氏说:“在宫廷上用六
1. 几个古文翻译
1、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穷源溯流 :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2、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3、这个太监也很守法,与王翱相处很好。
4、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5、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到一些古往的事,有时靠着桌子学写字。
6、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相比),谁大谁小?”
7、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8、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9、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0、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2. 问:文言文的译文我觉得前面翻译的不对,尤其是“能食人”,太诡异了。可能是有史以来对九尾狐最大的误解。
“能食人”的“食”我觉得应该读“食(shì四声)”,意思是喂食,提供食物,养育。
不然为什么用“能”字,好像吃人是很了不起的技能一样。
翻译如下:
原文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
在青丘山,有一种兽,长得像狐狸有着九条尾巴,声音像婴儿一样,会给人提供食物,吃了它提供的食物的人可以不受邪气侵害。
3. “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中“丘山”是什么意思1.山丘;山岳。《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 江 河 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提携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属意。”
2.指山林。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时年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晋 陶潜 《归田园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坟墓。《文选·张载》:“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 李善 注:“《方言》曰:冢大者为丘。”
4.比喻重、大或多。《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此言重赏。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誉。”此言大功。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常平之粟,累经振发,所存无几矣,而饥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费丘山。”此言费用之多。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此处是第二义——山林。“山林”此是与“俗之市井、尘网”相对而言。
《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 孰不可忍
准确的翻译(直译)应该是:
孔子说到季氏:“(用天子规格的)八行八列在(他的)庭上舞蹈,这件事如果能(被社会)容忍,(那么,这个社会)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这句话不是孔子当着季氏的面抨击他,而是作为举例,对这种“乱礼”现象提出批评。
中国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任何人都不能超越礼制。因此,孔子对类似于季氏的越礼行为非常气愤。
《论语·八佾第三》(1):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ay41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③忍:忍心,狠心。
翻译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解读
僭越礼仪的危害
心得
这是第三章的开篇。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可不是“这事我都能忍,以后就没有什么气我不能受了!”以前我也误解过。 正确的理解是“这件事都忍心去做,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自己微小的行为,不要让它变成难以戒掉的坏习惯。
习惯是体现身份的方式。如果你每天铺床,你体现着一个有条理的人的身份;如果你每天都要训练,你体现着运动员的身份。一种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与之相关的身份就越是得以强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良好习惯能够给我们带来惊人转变的原因。所以这句话中,习惯用“八佾”,说明他有僭越之心,说明他铺张浪费的习惯。
我们有时候会放任自己,在这里扔了垃圾没事吧,当然这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恶的事情,但是一但我们总是放任自己做点坏事,那么我们容忍自己做坏事的心会越来越大。
这一篇,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的认识很肤浅的。我觉得孔夫子真的太较真了,人家用几佾都要这么较真。重点不是多少人跳舞的事情,而是意味着用八佾对整个制度开始漠视,太过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欲望上,意味着这个国家很危险了。从一个破坏礼节的现象看到了内心当中对责任对制度的漠视,以及欲望的冉冉升起而产生的后果。
现在再读一遍,感觉不一样了,是我当初太浅薄了。学习经典就是会有这个经历,每次读感觉不一样,那是因为我们的经历在累积,我们的感悟也随之改变。
求翻译成英语,英语大神们求帮忙,是可忍孰不可忍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翻译孔子评价季氏说,“天子专享的八佾舞,却出现在季氏的庭院中。季氏连这样的违礼之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呢。”?
我的理解
01
一般《论语》中,不说“子曰”而言“孔子”,乃是弟子的再传弟子所记的章节。本章恐是如此。
《史记》言:依人性而作礼。可知“礼”并非前人凭空根据自己的意愿而制定,各项规定,皆出自人心人性。
如丧礼,《孟子》中有一种猜想。
上古时期无丧礼,老人去世,便背到深山中直接扔掉即可。有一子,其父亲或母亲去世,便背之入山林。几天后又经过此处,发现其尸体被野兽啃食,被蝇冲叮咬。其子遂心有不安,于是就低挖坑,将其尸体下葬。
有一子不安,其他人亦不安,故此种做法约定俗成,渐渐发展成了“丧礼”。
“丧礼”如此,其余礼亦是如此。
02
“佾”为古代乐舞的行列,人数和行数,纵横皆形同,为方正状。
周礼有规定,天子八佾,为64人。诸侯六佾,为36人。大夫四佾,为16人。士二佾,为4人
季氏为大夫,应用四佾,却在家举行了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今人恐不是特别理解。毕竟是带背景不一样,我们只需要知道两点:
第一,是否有尊严,和等级无关,和遵守职分有关。并不因为身份高贵,就显得更有尊严。地位并不成为耀武扬威的资本。
第二,越是对地位高的人,礼节的规范就更多,约束就更大。
季氏只是用天子礼乐,却不接受天子般的约束和教育,这便只是私心私欲的膨胀而已。
03
关于“忍”字,我十分认同南怀瑾先生将其解读为“忍心”。
所以,我们熟知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并非是孔子愤怒的表达对季氏的行为忍无可忍。而是对季氏的行为,感到痛心。对世风日下的礼乐文化感到惋惜。
鲁国是周公的封地,乃是礼乐正邦。孔子的意思应该是,季氏既然是鲁国的大夫,是政坛上有影响的人物,怎么还能做出这种违背礼乐的事来呢?这不是要毁掉鲁国的文化正统吗?
而且,若是平民违礼,其祸尚小。以季氏的地位,其祸甚大。不管是对季氏个人,还是对鲁国来说,都是灾难。
果不其然,季氏叛鲁公,季氏的家臣叛季氏。故而孔子说过,季氏真正的忧患,乃是萧墙之内。
论语集解41是可忍,孰不可忍
Wow, so many Philippines loser crying here, Filipinos can only fight in the commentary. Because of your weak nerves and weak national nature, you are mad at the collapse. Filipinos are racist and a complete lack of moral standards, Filipino national quality is really too low. You are very hasn't received any education, shame like you like basketball. It is because Filipinos always put boxing applied to everything in sports, so you will fail.
But for the loser, I won't sympathize with you, your team will always be the last, if you want to win the game, first stop your players from practicing boxing and fighting skills, because it will make your own basketball skills fall.
And I would like to remind you that if you are an Asian team in Philippines, please be expelled from all the African players. Because you know that if you do that, you can't win any team in Asia. I think this is a shame, but I know the thick skinned Filipinos will oppose. You have a population of 100000000 in Philippines, you are poor and lowly basketball, the level is not even higher than the level of basketball in Guangdong province.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大意孔子评论季氏道:“在家庙的庭中僭用周天子八八六十四人的舞列祭祀祖宗,这等事,他都忍心做,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做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已是一句常用成语,含义是“这也能容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即绝不容忍之意。这个词的出处就是《论语》本章。而我在翻译时却借鉴了钱穆的译文,将“忍”字译为“忍心”,“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做的。”古注中本有此二种译法,我之所以采纳后者,是据史实而论。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
“将禘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臧孙曰:‘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大夫遂怨平子。”
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公室欲在襄公庙举行禘祭。禘祭为周朝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大祭,结果发现宫中只剩下二列舞队。“万者二人”之“万”,是古代乐舞名,常用于宗庙祭祀,它包括文舞和武舞。文舞用雉羽和一种叫龠的乐器,又叫羽舞、籥舞,模拟羽雉发春。武舞,用干戚,又叫干舞,模拟战术。古舞必以八人成列,此亦有说法。“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见《左传·隐公五年》)八音,即钟、磬、琴、箫、笙、埙、鼓、柷八种乐器,八音克谐,然后成乐,故必以八人为列。八风是指八方之风,即东、西、南、北、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八个方位,天子之德风传播八方,故用八佾,八八六十四人的舞列,自天子至士,其权势和影响面递减,故每级减二列,诸侯用六,六八四十八,大夫用四,四八三十二,士用二,二八一十六。古人用礼制来明尊卑等级。
“万者二人”应为“二八”的笔误,“万者二八”是说鲁国公室只剩下两列十六人的乐舞。其他舞者都被季氏招去祭祀家庙了。季氏为鲁国的执政上卿,根据礼制,他只能用四佾。却未经鲁君同意,擅自从公室舞队中强招四佾,在家庙的庭前跳起八佾万舞,致使鲁君因凑不齐舞者而无法举行禘祭。祀与戎,为国之大事。季氏与鲁君同日祭祖,且占用舞乐,以私废公,破坏国家大事,不能不引起众怒。臧昭伯,也是鲁国的卿大夫,为鲁孝公后代,地位仅次于“三桓”,他首先站出来指责季氏道:“这叫做使国君不能在先君庙中祭祀以酬谢先君。”鲁国的大夫们“遂怨平子”,“平子”是指季平子,为当时季孙氏家族的掌权人,前文称其“季氏”,古人称氏不称名,为尊者讳。
孔子在鲁昭公时代,只是一个地位微不足道的士人,他根本没有号召发动鲁国贵族的能力。“绝不容忍”的话,孔子即使说了也起不到效应。事实,季平子不仅“八佾舞于庭”触犯众怒,与鲁国大夫郈氏斗鸡得罪了郈氏,又拘捕臧昭伯的家臣,得罪臧氏,还因为在处置其叔父季公若的家事上不公,得罪季公若,总之,四面树敌,鲁国贵族不能容忍季氏者众矣。故若将孔子之言译为:“这也可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只是道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若译为“这也忍心做,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做的。”则有对后事的预见性。季氏目为尊长,尊家庭而简宗室一至于此,其势将无所不为。此后,季氏果然将鲁昭公赶出了鲁国,昭公客死在乾侯。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八佾篇》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的时候,命乐工唱着《雍》这篇诗歌来撤下祭品。
孔子说:“《雍》诗中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够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里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德,那他怎么能正确运用音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仪制度的根本。
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与其一味的寻求奢侈,不如节俭些;办理丧事,与其在仪式上办理得妥帖,不如内心真正悲伤。”?
孔子说:“那些不开化的地方有君主,还不如中原没有君主的地区讲礼节。”季氏准备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绘画先有白底,然后再用色彩绘画。”子夏又问:“这么说礼也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
孔子说:“卜商啊,你真是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现在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可以说一说,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再看了。”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
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可能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说着指了指自己的手掌。 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就在前面;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祀了就跟没祭祀一样。”?
王孙贾问道:“‘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犯了滔天大罪,那就怎么祈祷也没用。”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朝,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朝的制度。”?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这个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孔子说:“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呀。”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
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孔子说:“我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侍奉君主,别人却认为这是在讨好君主。”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各自应该怎么做?”
孔子回答说:“君主差使臣子以礼相待,臣子应该以忠来侍奉君主。” 孔子说:“《关睢》这首诗,快乐却不是毫无节制,悲哀而不过于悲伤。”?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材,宰我回答:“夏朝时用松树,商朝时用柏树,周朝时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孔子说:“管仲的气量真小啊!”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房屋,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懂礼吗?”
孔子回答:“国君在宫门前立了一道影壁,管仲也在自家门口立了影壁;国君设宴招待别国君主、举行友好会见时,在堂上设有放置空酒杯的土台,管仲宴客也就有这样的土台。如果说管仲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说:“演奏的原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优美;乐曲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节奏分明,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 仪地的一个小官请求会见孔子,说:“凡是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没有不求见的。”
孔子的学生们领他去见孔子。出来以后,他说:“你们几位为什么担心失去官位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因此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
孔子评价《韶》,说:“乐曲很美,内容也非常好。”评价《武》,说:“乐曲很美,内容却差一些。” 孔子说:“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