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_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ysl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_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

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_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估����

2.韩非子的名言有哪些?

3.韩非子名言“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是什么意思?

4.韩非子的书中名言

5.韩非的名言

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_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100句

�������������估����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3.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4.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5. 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6.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7.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8.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9.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0.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1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1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1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1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7、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1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1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20、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韩非子的名言有哪些?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韩非子名言:

       1、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4、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君主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5、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官场是恶虎相争的角斗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君王要紧握权柄,时时抑制、杀戮爱臣、贵臣)。

       6、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

       7、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8、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9、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怕臣民显贵,尾大不掉,功高震主,所以,中国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酷烈的屠杀)。

韩非子名言“法之为道,前苦而长利”是什么意思?

       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韩非子的书中名言

       用法律约束作为社会为人处世的准绳,开始施行的时候人们一定感到很累,因为没有人愿意被约束生活。但时间长了,人们都按法律准绳去生活工作,虽然自己自由的空间小了(因为有法律约束),但留给别人不受侵害的空间就会大。有了规矩,有了方圆,大家会感到生活有序带来的舒适度,因此长期发展是有利的。

       1、选自韩非的《韩非子》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2、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4、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韩非的名言

       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

       8.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0.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喜爱,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2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2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2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2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29.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3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3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3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33.自胜之谓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4.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3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6.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37.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38.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好了,今天关于“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韩非子名言名句及解释”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