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范仲淹的朝代代表作品名诗名句_范仲淹代表作品是什么?千古名句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2.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3.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诗人范仲淹简介 1、北宋诗人。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

1.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2.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

3.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诗人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朝代代表作品名诗名句_范仲淹代表作品是什么?千古名句是什么?

1、北宋诗人。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范仲淹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

作者:范仲淹

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小船,注意的情景。

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

范仲淹是北宋有名的诗人。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

范仲淹执教兴学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应天府宁陵县。时任南京留守、知应天府晏殊听闻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宰相王曾对他的万言书极为赞赏,时晏殊在枢府,王曾便极力推举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十二月,宋仁宗召范仲淹入京,任其为秘阁校理,负责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范仲淹

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诗人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生平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河南南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范仲淹生于北宋仁宗嘉_二年(1057年),卒于宋哲宗元_元年(1101年),享年四十五岁。他的父亲是范纯仁,曾任官为太常博士,母亲是张氏,是名门望族。

范仲淹年少时就显得聪明过人,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让他早早地接受了儒家经典的教育。范仲淹自幼好学,十分勤奋,成绩优异,很快就在当地名声大噪。后来,他考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范仲淹的政治生涯

范仲淹的政治生涯非常丰富多彩。他曾经历过许多重要的官职,如知制诰、知制诰兼集英殿修撰、参知政事、翰林学士等。范仲淹在政治上一直秉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他非常关注人民的疾苦,努力为民众谋。他曾经提出了“安民告示”的政策,号召各地方官员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

范仲淹还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文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祭妹文》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范仲淹的思想贡献

范仲淹的思想贡献非常重要。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他提出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政治家应该关注人民的疾苦,为民众谋。他还提出了“敬天爱民”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上天,并且关注人民的生活,为人民谋求幸福。

范仲淹还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他提出了“诚意正心”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诚信和正直为核心,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范仲淹是北宋诗人。

简介:范仲淹,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扩展资料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

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