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结构_句子结构要完整笔记语文
tamoadmin 2024-08-19 人已围观
简介1.语文基础知识(语法)2.基础知识如何排列一个语段的句子顺序:3.初中语文须掌握的基础知识4.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归纳5.初中语文语法知识6.急求高中语文基础知识7.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8.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义 导语:学习现代汉语,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对汉语结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下面我
1.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2.基础知识如何排列一个语段的句子顺序:
3.初中语文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4.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归纳
5.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6.急求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7.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8.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义
导语:学习现代汉语,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对汉语结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下面我分享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义,欢迎参考!
第一节 概 说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有很大的帮助。
词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词的知识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
短语是汉语的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复句类型以及单复句辨析、多重复句等。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第二节 语 素一、语素的概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的基本特征。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因此语素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指一个语素在具备语音最小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语义也最小的特点,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一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语音上
1
而这不同的字(语素)就是辨析词义的关键。
[歌诀]学语素,好处多,理解词义更深刻!
语 素 练 习 题一、请按要求把下列词语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
①恍惚 ②流苏 ③滥觞 ④佳丽⑤歇斯底里⑥法西斯⑦仓皇⑧婵媛⑨氤氲⑩啾啾 一个语素的有: 两个语素的有: 二、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素
1、奥林匹克运动会。 2、我很爱吃巧克力。 3、园中的葡萄熟了。 4、学生在山上植树。 三、用语素知识做下面词语填空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 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究中。 (2)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如长江黄河的滚滚东流,不可 。
(3)《五国联合公告》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了一座光明和希望的灯塔。 A 灌注 遏制 树起 B 灌注 遏止 竖起 C 贯注 遏止 树起 D 贯注 遏制 竖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 (2)以往,在语文学习中,课文是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
(3)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 ,做了很多新的工作。
A 退化 质疑 职能 B 蜕化 置疑 职能 C 蜕化 质疑 职责 D 退化 置疑 职责
2
[歌诀] 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练 习 题把下面的词语进行结构归类。
1、关山 2、困难3、研究 4、自从 5、啁啾 6、呢喃 7、葫芦 8、潺湲 9、从此 10、于是 11、因之 12、提水 13、银白 14、水绿 15、青春 16、三秋 17、勇于 18、化小19、放走 20、4、松弛 (A、激烈 B、抓紧 C、紧张 D、坚硬) ( ) 5、簇新 (A、破坏 B、陈旧 C、粗糙 D、低劣) ( ) 6、寂静 (A、杂乱 B、混乱 C、喧闹 D、波动) ( ) 7、光荣 (A、丑恶 B、恶劣 C、羞辱 D、耻辱) ( ) 8、痛苦 (A、 B、幸福 C、享受 D、香甜) ( ) 养大 21、嘴硬 22、脚疼 23、心虚 24、气绝 25、老家 26、第宅27、初期 28、老大 29、阿Q 30、老者 31、强者 32、诸子 33 肉丝 34葱丝 35、饭碗 36、款项 37、物件 单纯式: 并列式: 偏正式: 支配式: 补充式: 陈述式: 附加式: 名量式: 二、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江山永固,社稷 。 2、松竹梅兰, 。 3、久旱逢甘露,他乡 。 4、洞房花烛夜,金榜 。5、枝上鸟声声,屋内喜 。6、追先贤,做 。 7、五彩缤纷礼花绽, 换新颜。 8、声声鸟语催人早, 春光入户明。 9、一腔热血化作满天彩虹,三生壮志 遍地青松。10、渭水东流,华岳 。 1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 信史照照尘寰。 三、从括号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1、淳朴 (A、实在 B、虚伪 C、恶毒 D、浪费) ( ) 2、坚韧 (A、坚固 B、破败 C、脆弱 D、破裂) ( ) 3、狭窄 (A、宽阔 B、大量 C、辽远 D、高大) ( )
9、顽强 (A、弱小 B、投降 C、懦弱 D、头版) ( ) 10、纯洁 (A、肮脏 B、繁杂 C、搀 D、伪劣) ( )
四、分别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感彩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填在括号内。1、A、巍峨 B、富丽 C、漂亮 D、不可一世 ( ) 2、A、天真 B、愚蠢 C、狡猾 D、洋洋自得 ( ) 3、A、忙碌 B、较量 C、合拢 D、自吹自擂 ( ) 4、A、尊重 B、爱慕 C、炫耀 D、朴素自然 ( )
;语文基础知识(语法)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1
(一)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5)表肯定的,如:准、必、的确、确实
(6)表否定的,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
(7)表示情态、方式的,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
(8)表重复的,如:又、再、还、尤
(9)表处所的,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
(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
(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
、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2一、语文知识点
1、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B偶尾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 F介宾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C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 E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F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听到listen B看到look C写到write D说到 speak
E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
3、赏诗三步法:A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B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C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4、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依据表达方式 B找寻明暗线索 C依据时空顺序 D依据逻辑顺序
基础知识如何排列一个语段的句子顺序:
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
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
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
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
E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
(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
(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里头、以东(方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十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一点纸张”;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里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惯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
(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干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
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
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
(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动词)
(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
(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4)是(判断动词)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见一面,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逞没得逞”。
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
3.特殊的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
(1)判断动词“是”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
(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还表示存在某物。
(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
(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助动词”有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
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 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
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可能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强度的不同,也同各词本身的能愿义有关。
(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开去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同学们进去了,小毛没出来。”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
“跑〈来〉了”“活动〈起来〉”,“跑〈下去〉”,愉快〈起来〉。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其位置可以很灵活:“端〈上〉一碗菜”,“端〈上来〉一碗菜”,“端〈上〉一碗菜〈来〉”。“端一碗菜〈上来〉”
“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上”、“下”、“进”、“出”、“回”、“过”、“起”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比如,有一个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则喊“快爬上来呀”,这里的“上”是对爬山人而言的,“去”、“来”则是由喊话人的位置决定。再比如一个人站在门口,外边的人要说“快进去啊,”里边的人则说“快进来啊”。
“起”可以表示物体向上:搬起石头、举起红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随动作而出现:奏起了国歌、点起了篝火、响起掌声。还可以表示开始: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队伍由此排起。“三折起”(开始、向上)。
“开”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分开:把箱子打开、眼睛睁不开。也可以表示展开:抡开铁锤,大干起来。迈开大步朝前走。还可以表示开始:消息很快在团部传开了;一见到亲人她就哭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打开了鼓。
“起来”表示起始态,比如“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下去”表示继续态,比如“你说下去”。“说下去”和“说着”不同,前者是经过停顿后再继续,后者是指持续不断地说。“下去”和“起来”都可以表示情况开始发生,逐渐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极意义的词语后,“起来”多跟在含积极意义的词语后面。比如: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积累的经验渐渐地多起来了。储备的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车还是不见踪影。“下去”、“起来”不能换用。“下去”和“下来”都可以表示持续地发展的过程,“下来”着眼于眼前,指过去到现在。“下去”着眼于将来,指现在到将来。比如:总算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必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上”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往往含有合拢的意思。比如:关上窗户、销上后门、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运动员。也可以表示开始并继续。比如:大家劝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这些家伙又折腾上了。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上了。
“下”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往往含有脱离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脱下皮鞋、摘下几朵月季花、定下计策、打下基础、留下地址、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下”用在“得”后面,还可以表示可能,比如:这间房子八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个教室挺大的,再来十个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这个口袋装得下。
“来”、“去”等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有两种位置: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一个人来——请来一个人。区别在于,前式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所以,凡是自主动词都可以有两种表达形式,而非自主动词。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飞来了一只信天翁、迎来了新的一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飘来了一股香味。
普通话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起去”。“开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动词“飘”、“走”、“移”、“传”等的后面,比如:思绪飘移开去、消息传播开去。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又可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等。在讲完不同类型的宾语之后才好理解。这些动词放在“宾语”后头再举例说明。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冷、热、硬、苦、好、坏、朴素、善良、优秀、幼稚、严峻、高尚、奇怪、自私、文静、草率。
(2)状态形容词:大、小、方、圆、通红、黑亮、漂亮、尴尬、模糊、白生生、灰不溜秋、粗了叭叽、愉快、轻松。
(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少许、一些、全、全部(这部分有同数词交叉的。)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词或后加程度补语,状态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做谓语,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 井很深 孩子很顽皮 空气相当新鲜 味道好极了 他保守得很 白雪皑皑生机勃勃 心事重重 议论纷纷 衣服雪白的 马路笔直的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性质形容词充当定语大致有两种情况:直接作定语,带上“的”作定语。
直接:红太阳 白手绢 好孩子 漂亮妈妈 伟大祖国
带上“的”作定语:美的旋律 坏的设备 美丽的风景苍翠的松柏
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般都须要带上“的”。也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比如:
带上“的”作定语:笔直的马路 雪白的衬衣 笔挺的西装 香喷喷的饭菜 大大咧咧的样子 白花花的银子 沉甸甸的稻穗 娇滴滴的声音 空荡荡的屋子 慌里慌张的神情
直接:皑皑白雪 滚滚人流 赫赫战功 缕缕青烟 漫漫长夜 茫茫大海 蒙蒙细雨 区区小事 花白胡须 细高个儿
还有少数性质形容词通常不能充当定语,是唯谓形容词。比如:
广 妥 昏 滥 久 好受 起劲 齐心 过瘾 累赘 吃香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不带“地”,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地”可加可不加。
不带“地”:乱说 多看 难学 慢走 细想 高喊 粗看 长住 小跑 快跑 容易把握 正确理解
可加可不加“地”:耐心地等待 粗暴地干涉
状态形容词做状语大都是加“地”,少数可以直接做状语。比如:
干巴巴地说 灰溜溜地退下去 怒冲冲地质问 糊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重重围住 慢悠悠走过来 羞答答说了几句话 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纷纷落下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补语,也可以在“得”后做补语。例如:
看好 吃饱 拉长 走远 站稳 听清楚 说明白 洗干净 绑牢固 摆整齐 穿得漂亮 讲得好听 唱得难听 绿得可爱
状态形容词做补语都要带“得”。比如:
画得笔直的 擦得雪亮的 炒得喷香的 打扮得流里流气的 变得乌黑乌黑的 眼睛睁得溜圆 小手冻得冰凉 脸气得铁青
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觉类动词后边充当宾语。比如:
嫌脏 爱热闹 怕麻烦 贪便宜 讨厌懦弱 追求幸福 喜欢安静 觉得好听 显得威风 感到凉飕飕的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其述语通常是判断或使令类动词。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 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当宾语及当主语的功能有争议,有教科书认为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我们课本不提。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尴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轻松、非常冷、非常热、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优秀、极文静、太草率。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表示程度构词形式的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白一—很雪白 太黑一—太乌黑 有点红——有点红通通
非常直——非常笔直
(2)不能受“不”修饰。比如:
不安静——不静悄悄 不糊涂——不糊里糊涂
(3)不能带补语。比如:
红得很——通红得很 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
(4)不能进入“越来越”的格式。比如:
越来越白——越来越雪白 越来越黑——越来越漆黑
(5)不能用于比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凡是带宾语的形容词都是形动兼类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形动兼类词带宾语主要有六种情况:
(1)形+使动宾≈使NA。比如:
繁荣经济 端正态度 安定人心 稳定情绪 平整场地
(2)形+意动宾≈认为NA。比如:
重男轻女 重数量 轻效益 重义轻利 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动宾句≈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 哑了嗓子 好了疮疤 烂了一筐桃子 碎了一大块玻璃
(4)形+对动宾≈对NA。比如:
宽大俘虏 淡泊名利 亲近小人 冷淡小张 疏远小李 厚了张三,薄了李四
(5)形+比较宾≈比NA。比如:
快了小马两分钟 离他一个头 贵了两块钱 多了两个人 少了一本书 迟了半小时大我两岁 矮他一截
(6)形+存现宾≈NA(在某处)。比如:
家里荒了两亩地 门口横着一条长凳子 山区活跃着一支小分队 近来街上流行花旗袍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如:
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紧紧 满满
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不能重叠的形容词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状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如“美美丽丽”、“清清洁洁”、“伟伟大大”、“勇勇敢敢”。
带有贬义的性质形容词,多用“A里AB”式重叠:古里古怪 粗里粗糙 糊里糊涂 慌里慌张 毛里毛糙
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在功能用法上就转向了状态形容词,譬如前边不能再加程度副词,也不能用“不”否定:很矮矮的个子 非常轻轻的脚步声 不干干净净的房间
而且做定语、补语都须要加“的”:明明白白的事情 冷冷清清的景象 站得高高的 装得满满的
随着这种重叠形式使用的经常化,这种构形的重叠就也会转向构词的重叠。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状态形容词大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定型化而形成的。部分动态形容词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或体验。比如:
亲热亲热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热闹热闹 清静清静 暖和暖和
形容词ABAB重叠式和动词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以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具有致使义(使动用法)。比如:
活跃活跃气氛 端正端正态度 清醒清醒头脑 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带“的”。比如: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的 雪白雪白的 碧绿碧绿的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白茫茫、水汪汪、黑呼呼、灰不溜秋、古里古怪。”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畅快畅快 快活快活 冷静冷静 凉快凉快”。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此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抄抄写写、打打闹闹、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这种两个反义或近义单音词联合重叠格式(AABB)表示繁多的、各种各样的意思)。
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试看下面的“名词和谓词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征 名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能否常作主语、宾语 能 不能
能否常作谓语 不能 能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式(V不V)提问 不能 绝大多数能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内容太多,随便找一本汉语语法书即可解决。如果你是中学生,可以看《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如果你是成人或大学生,建议你选择《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 见解答
解题过程:
如何排列一个语段的句子顺序:
排列句子的顺序,是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连贯能力。命题人把一个语段里的句子顺序打乱,然后让考生再把这些句子复原为原来的语段。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的逆向思维的训练。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游戏”,充满了学习的乐趣。
在一个语段中,人的思想情感顺着一个接一个的句子流动,象一条小溪,时而潺潺,时而激越地流动。如果能明白决定语段的句子顺序排列的因素,那么,我们就懂得了句子的排列方法了。决定这些句子先后顺序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事物顺序、思维形式和语言问题。前两点决定句子排列的大致方向,是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后一点决定局部的句子顺序,是从微观上进行把握。
第一步:看语段的性质及事物顺序,初步把握语段的大意
当看到一道排列句子顺序的试题时,首先我们要综合考查一下,就可以断定它们排列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语段。不同性质的语段使用的“顺序”是不同的。记叙性语段一般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的顺序。说明性语段一般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里的逻辑顺序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比如从外到内,由表及里,从个别到一般等等。议论性语段一般用逻辑顺序,这个逻辑顺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句子的排列、段落的排列都有考虑这些相关的因素。
第二步:看语段的思维形式,初步把握语段的层次结构
当原生态的东西写进文章里的时候,人们会用一定的思维形式来重新剪裁,重新布局,重新排列组合。所以,思维形式也是决定句子顺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事情的发展是按照物理时间进行的,但是,人们把一件事情写成文章时,就会用心理时间来叙述事情,这就出现倒叙、插叙、补叙等叙事方式。
常见的思维形式还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层递式、对照式等。推理形式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所以,思维形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顺序”。
根据以上两步的思考,就能把句子划为几组,定出这些句组之间的先后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把握语段的层次大意,看这个语段分几层意思来写,从而确定层次的顺序。
第三步:看语段的语言问题,调整每组内的句子的先后关系
每组内的几个句子,它们表达较为完整的一层意思。在排列组内句子的顺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②注意保持句式的一致;③注意双面词要照应;④注意指示代词对上文的承接;⑤注意关联词语的照应;⑥注意音节和谐。我们根据句子的特点,思考相关的一些因素,确定组内几个句子的顺序。
第四步:检验排列结果
当把句子排列好以后,要检验一下,一看它的思路层次,二看层次内部的句子顺序。如果排列得还不够连贯通顺,就要再次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好为止。有些试题难度较大,很难一次性调整到位。
以上所说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主观试题的。如果用的是选择题的考查方式,就要注意选择题的做题技巧,这里不再详谈,因为选择题相对容易一些。
一议论性语段典型试题
例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答案A
例2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答案②⑤③①④
二说明性语段典型试题
例3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澄河里有。
A. 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 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 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 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答案A
三记叙性语段典型试题
例4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竹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案③①②④⑤⑥
同学:
对以上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回复,好吗?谢谢!
很高兴为你解答!
祝你的成绩越来越棒!
最终答案:略
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归纳
掌握每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对你的考试是有帮助的。下面是我网路整理的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缩写句子
又叫压缩语段,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的对与错,优与劣的标准: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就不行。
三是不留下多余的枝叶。如把“精彩的表演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缩为“表演在掌声中结束”就多了“在掌声中”这个枝叶。
四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片语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著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著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著”、“了”、“过”要保留 “著”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同学们上著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
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著”、“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片语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片语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莫非他想睡吗?”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词的构成方式
一、按音节可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
单音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多音词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二、根据词的不同内部形式,可以把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单纯词各个音节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合起来才能表示意义。
多音节的单纯词又可以分为①连绵词②叠音词③音译外来词④拟声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在构词中体现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贴上在词根的前后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
根据词根、词缀的结合情况,合成词的结构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三种类型。
1、复合式:
至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这是汉语构词中最重要,最多产的结构型别。
从词根与词根的关系来看,又分为以下五种型别:
①联合式②偏正式③补充式④动宾式⑤主谓式
2、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根据词缀和词根的不同位置,分为一下两种型别:
①前附加式词缀+词根②后附加式词根+词缀。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例如:红扑扑、闹哄哄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根据重叠的特点,分为AA式和AABB式。
比如AA式:爸爸、姐姐、星星等;AABB式:条条框框、花花绿绿、形形 *** 等。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分类短语结构:
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
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
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中补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文字创意
主要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
文字创意题特点:
一是内容与时代同步,所选取的材料多是时代的热点、焦点;
二是形式新,是以你平时未练过的形式出现的,如编者按留言、感言推介信、宣传语、辩词等;
三是综合性强,有时很难分清是考哪一个考点。
做创新题,无论内容有多鲜活,心事如何新颖别致,考查的能力点是不变的,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那就要求语言的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综合性。
综合读写:
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定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络生活,联络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常考型别及解题技巧:
综合读写题出题可选型别众多,可以以各种题型和型别考查。因此对于此类考点我们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全面应对。针对不同型别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初一语文想要学好,语法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部分的初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供大家参考。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短语的分类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1.联合(并列)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2.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3.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中心语是名词的:其中修饰语叫定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语”。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叫状语(一般是副词或形容词),因此又叫“状中短语”。
4.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是宾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的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5.后补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
6.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7.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急求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设复句,前一个分句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2)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依次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分析多重复句可以用符号法和框式图解法。如:
(1.符号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2.框式图解法:
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③但是不善于思考,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①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②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③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
掌握初一语文基础的知识点是学好初一语文的基础,整理好初一语文基础的知识点可以便于复习。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的语文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二部分
三种感彩:褒义、 贬义、 中性。
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设复句
初一语文基础知识点: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初一的语文必考知识归纳
一、词汇积累(加点的要注音)
痴想隐秘凝成喧腾一瞬间啜泣纳罕头晕目眩小心翼翼骚扰小憩糟蹋庸碌擎天撼地迸溅伫立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缀连倔强洗濯玷污诅咒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玲珑剔透具体而微慧心嬉戏闲适禀告厄运心旷神怡险象迭生执著鞭策奢望蹂躏猝然长逝酝酿黄晕抖擞镶水藻贮蓄澄清逝川湛蓝唱和玄奥犬吠凝神津津乐道丁丁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竦峙澹澹骸骨葱茏峰峦预兆一霎间喑哑静谧窸窣开膛破肚海域一叶孤舟高插青冥碧瓦飞甍直接霄汉黯然缥缈一切乌有丫杈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攥逮怦怦寒颤嫩芽霎时水波粼粼罗摩衍那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至爱炫耀称职妥当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缥缈笼罩疏星女娲澄澈莽莽榛榛嬉戏哞哞潺潺孪生痒酥踉踉跄跄二、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这篇文章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文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另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由台湾女作家周素珊所作。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当然,作者所说的第一次,都是有益身心的第一次。
8、《人生寓言》的作者是周国平。其中《白兔和月亮》告诉人们: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经历又告诉人们: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9、《我的信念》的作者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位科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品质。其一,科学工作的宗旨是探讨真理,而不是?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其二,科学工作需要自由,需要宁静,需要时间。其三,科学研究需要献身精神。其中献身精神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还有变修身做人的,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荷塘月色》
二、语文背诵默写
理解性默写填空
(一)、用《〈论语〉十则》中的原话填空。
1.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
2.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提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或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4.《〈论语〉十则》中谈实事求是,方是智者态度的句子是:
5.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他对孔子所说的?,?体会更深刻了。
6.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
7.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我们班来,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榜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观沧海》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2.《观沧海》中体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三)、《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或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
2.《次北固山下》一诗最能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帆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与建议
1、认真进行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也包括词语的积累,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积累题近年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到一定的比重,它们在试卷中的位置,可能会单列一块,集中考查,也可能放在阅读试题中,有的地区则放在?加试卷?中: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和中考复习中,对其加以重视:因为进行语言积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善语文教学的极好的方式。
复习中,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要做到默写时不增、删、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会写出诗文的篇目和作者姓名,还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并有意识地进行资料卡片的制作和名言名句以及词语的收集。除此之外,在日常的阅读中,对课外一些常见的诗文名句也要注意积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还能运用归类的方法,将积累的名句进行梳理,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
词语的积累,还包括常见的成语、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积累的同时,要掌握其运用的规律,如语言环境、褒贬色彩等。
2、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语言运用的考查,范围涉及很广,包括语音、汉字、语法、修辞、课外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语音的考查,一般是结合语境要求给易读错的字准确地注音,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在方言中分不清前后鼻韵母和部分声母的字,常用字是考查的范围;汉字的考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修改错别字,二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语法和修辞从运用的角度考查,如修改病句;修辞的考查更为普遍,如句子的仿写、续写和填写,一般考查的修辞格为排比、对偶、比喻等,还有消极修辞中的简明、连贯、得体。
常见的语言运用题还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广告语,结合表格复述其内容,给报纸设计相关栏目,对有关生活现象进行评点,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可能会让设计活动方案,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分析等:这些题型都非常灵活,训练时不得偏废。
3、根据课标精神,提升阅读素养
教育部中考文件对现代文阅读要求是以课外材料为主,很明显,现代文阅读应该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在复习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选择好阅读材料。即既有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还要有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诗歌和戏剧在试题中出现不多),内容自然要选好的,语言文字好,思想内容好,文化内涵深,说明文要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篇幅也要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之间、内容和语言俱佳的名篇,字数也可以突破,不能任意进行删改。
二要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
三是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藻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候,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但只要认真思考,却发现其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句子之后。因此,复习中,要努力锻炼我们发现和理解这类词语和句子的能力。
五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也可以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说服力。这也是近年来用得最多的题型。
六是能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拓展。从近年的中考题看,有不少阅读题有适当的拓展,比如从说明文所讲述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的现象,要求进行知识迁移;从记叙文的内容出发,要求对文章进行归纳梳理,制作卡片,根据内容进行迁移式的图画欣赏等。这类试题相当灵活,也很有价值,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内,但也有不少地区考查课内外结合,或只考查课外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浅易的,好理解的。考查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的设计不仅有文言文考查特有的通字、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还有与现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放性试题。因为,注重了古诗文积累.学生的理解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文言文阅读难度加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还要注意用比较的方法,将两篇有某些共同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其同异,总结其规律。
需要强调的是,对新课标和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篇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主要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这可以说是?拓展性阅读?的范围: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近年来考题较多,既有通过选择题考查的,也有用简答题让直接欣赏的,还有运用比较阅读方法与文言散文一起欣赏的。这类题难度不大,但平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会对答题产生影响。
4进行有效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中考作文,是占有分值最高的一道主观性试题,由于教学中方法不当,阅卷中随意性倾向明显,导致我们对作文训练重视程度不够,也影响了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复习中,一要把握作文命题特点,二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根据这些年的中考作文,大致有四种题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的话题并不是命题,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或者说是一种写作的范围。一般来说,话题作文没有选材的限制,只要不超出话题范围就行;没有文体的限制,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文体。
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作文的灵魂。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与文中所写的人物同喜同乐、同哭同悲、同忧同哀,而且要淋漓尽致地宜泄自己的情感,爱要爱得真挚、强烈,批要批得尖锐、深刻。写记叙文不能不记事,记事时,不仅要描写细腻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还要写出此种事情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双会发现的有着独特视角的眼睛,有一个会积极思考进行探究创新的脑子。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出新,有创意,有见解,立意新。写议论文,要确立正确的观点,即论点,并选用恰当的事理和事实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道理立得起,有说服力:写散文,就要用抒情的笔触,或歌颂美好的事物,或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和态度。如果选好角度,巧妙构思,还可以运用涛歌的形式。但要注意,记叙要有重点,不能记流水账,在适当的地方要点明事情的意义和价值;议论要深刻,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不夸大浮泛,空洞无物;散文和诗歌语言都要相对含蓄深刻,过于直白浅露就会缺乏应有的诗意和情调。
还要给文章命一个好的题目。人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这一说法指的是文章开头的句子和语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见过许多好的题目:有的提纲挈领,点明文章的内容;有的隐喻含蓄,令人产生联想;有的空灵俊逸,充满艺术灵性,这些题目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我们见过不少优秀考场作文,题目也是很有特色的,比如:《把黎明的美丽带给曾失落的我》《窗外有只小小鸟》《永恒追逐的梦想》《长大的感觉有点涩》等。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审题。与话题作文比较,它少于自主命题的要求,但是题目有一定的限制性,写作时不能跑如果写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有关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填写的内容既可以是括号中提供的,也可以另起炉灶材料作文的材料与有引语的话题作文极其相似,但二者运用材料的作用不同,话题作文的材料仅仅用于引出话题,而材料作文的材料则还可以直接运用到作文之中还有很多写作的常规要求,比如恰当的照应、巧妙的构思、规范的书写、准确的标点等等,写作时都应该注意。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思考,在学习中不断积累,你一定能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猜你喜欢:
1.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要点
2.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汇
3. 初一语文知识点大全
4.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5. 初一语文学习总结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要背的东西特别多,大家整理在一块对比记忆,这样效果更好。也有很多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掌握,这些都是 语文学习 的重点之一。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三语文 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1
一、我国古典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 散文 、戏曲、等。
1、诗歌又包括诗、词、散曲等就诗说,还有古诗、律诗、绝句的分别。古诗的句式又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种.种;就词说,有八百多种调子;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散曲的调子也非常丰富。
2、散文有叙事、记游、说理、抒情等类别。
3、有笔记、、平话、章回等体裁。
4、戏曲,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二、我国的古典文学已有三千年的光辉历史。
1、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
(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保存了古代的三百零五篇诗歌。这些诗歌大约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其中有民歌,有举行典礼用的祭歌和乐歌,有的是叙事诗,有的是抒情诗,有的是讽刺诗。这些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2)、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南方的楚国出现了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伟大的诗人屈原运用这种新的形式,写了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以及《九歌》《九章》等作品。屈原的作品里含有大量的神话 传说 ,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这对后代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3)、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散文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最早的历史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著作《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这些著作中的许多篇章在记言记事、描写人物、论辩道理,以及结构篇章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了一部对后代的文学和文学都有巨大影响的《史记》。为各个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众多历史人物立传,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
(2)、汉武帝时,设立了主管音乐的机关“乐府”,录民间歇谣,用以配乐歌唱,因此许多民歌得以保存下来。现存的汉代乐府里的民歌,多是五言诗的形式,最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从民歌发展而成的。
(3)、东汉时期,在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但是开始的时候,诗的产量较少。到了建安年间,有些诗人,尤其是曹植,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来抒写个人的思想感情,写了很多很好的五言诗。五言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晋末年的诗人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色彩。南北朝的民歌,也是因官府录配乐而,保存下来的。南朝民歌,绝大部分是青年男女的恋歌。北朝民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中《木兰诗》是我国文学的杰作。
3、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文学的发达时期。
(1)、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等。李白的诗,嘲弄庸俗世态,反抗权贵,充满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精神。他歌颂祖国壮丽的河山,歌颂自由生活,对于社会现象的不合理和自己才能的不得施展,表示强烈的愤慨。杜甫生活饱经忧患,比较接近人民,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揭露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他的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发扬了诗经、楚辞、乐府的优良传统,给后来的诗人开辟了宽广的道路。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 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写了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府”,意在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还有像《长恨歌》和《琵琶行》等一些久为传诵的诗。
(2)、到宋代,盛行配乐歌唱的词,词发展到极盛时期。柳永和苏拭的词,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是两个爱国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词,在我国文学评价很高。
(3)、唐代和宋代的散文也很发达。唐代的古文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这个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和柳宗元,主张废弃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写作切合实用的质朴的古文。他们的文章,平正通达,虽然号称“古文”,实际上是新体散文。到了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拭等继续提倡这种古文。以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成为我国长期流行的文体。
(4)、唐代和宋代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有较为完整的 故事 情节的也发展起来了。唐代最有名的是“”。《柳毅传》就是唐代中的佳作之一。这些;大都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并且有离奇的情节和完整的结构。到了宋代,有了新的发展。由于都市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这个时期出现了“平话”。
4、元、明、清三代,我国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在戏剧和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1)、元代的杂剧形式很新颖。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分别刻画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不同形象,前两篇写出政治的黑暗以及妇女的厄运,后一篇写出青年男女坚决反抗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精神。
(2)、明、清两代的戏曲得到迅速的发展,篇幅加长,情节增多,反映的现实生活也更为深广。的作品,如高则诚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3)、元、明、清三代的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在我国文学光辉曜目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用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蒲松龄的用文言写的短篇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长篇章回《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儒林外史》描述科举时代读书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和一些读书人争夺功名的丑态。《红楼梦》通过贸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悲剧,以及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变迁,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人物,表示很大的同情。《红楼梦》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刻画了几十个性格极其鲜明、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的发展达到了艺术高峰。《红楼梦》是我国古典中的巨著。
5、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学上出现了一些反映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的作品。像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都比较深刻地揭露清朝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黄遵宪、等也写了好些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多种多样,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语言精炼形象,这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高度艺术性的表现。我国古典文学,是我国 文化 遗产中的宝贵财富。
三、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集,作者是清代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2
一、重点词语
1、逸: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奔跑)
2、翔: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止,不动)
3、辱问:今日见辱问于长者(降低身份来问)
4、幸: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希望)
5、黜:舅姑毁黜以至此(降低身份)
6、负载: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旅途之劳)
7、将: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方,刚才)
8、涘: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sì)(水边)
9、坐贻:不能鉴听,坐贻聋瞽(gǔ)(因而致使)
10、擘:一时皆下,乃擘(bò)青天而飞去(裂)
11、缱绻:幸为少尽缱绻(qiǎnquǎn)(缠绵深厚的情意)
12、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闲暇)
二、通字
1、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通影,像影子一样)
2、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通晶,水精,即水晶)
3、飨德情恩,词不悉彰,致达远冤(通享,受)
4、从此已去,勿复如是(通以。已去,以后)
三、一词多义
1、幸:①贱妾不幸(动词,)
②吾君方幸玄珠阁(驾临,特指君王到某处)
③幸被齿发(承蒙)
④幸一闻焉(希望)
2、见:①见有妇人(动词,看见)
②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表被动)
3、坐、坐贻:①命坐于灵虚之下(动词,坐在)
②坐贻聋瞽(坐贻,因而致使)
4、辞:①因告辞曰(告辞,辞别)
②乃前致辞者(言辞,言语)
③毅撝(huī)退辞谢(辞谢)
④吾何辞焉(推卸)
5、以:①束以他物(用,把)
打开百度APP看
②再拜以进(相当于而)
③客当居此以伺焉(表目的,来)
④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因为)
6、致:①宁可致意耶(传达)
②致负诚托(以致)
四、词类活用
1、乐:而夫婿乐逸(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2、景、云:景(yǐng)从云合(名作状,像影子一样,像云一样)
3、怛:诚怛人心(使动,使……伤心)
4、急:而能急之(意动,以……为急)
5、生:愿得生归(名作状,活着)
6、东:东望愁泣引别东去(名作状,向东)
7、止:夫乃止毅(使动,使……止步)
8、柱、床、帘: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名作动,做成柱子;做成床;做成帘子)
五、古今异义的词
1、舅姑:①古义:公婆。
②今义:舅舅和姑姑。
2、亲戚:①古义:兄弟骨肉。
②今义:有姻亲关系的亲人。
3、其实:①古义:他,实际情况(两个词)。
②今义:副词,表示实际情况。
4、自然:①古义:天然。
②今义:不勉强,不拘束。
六、句式
1、毅怪视之,乃殊色也(判断句)
2、妾,洞庭龙君小女也(判断句)
3、吾君,龙也(判断句)
4、吾,义夫也(判断句)
5、非羊也,雨工也(判断句)
6、此灵虚殿也(判断句)
7、毅,大王之乡人也(判断句)
8、今日见辱问于长者(被动句)
9、为奴婢所感(被动句)
10、为夫婿所薄(被动句)
11、为顽童所辱(被动句)
12、牧羊于道畔(介宾 短语 后置)
13、束以他物(介宾短语后置)
14、停于大室之隅(介宾短语后置)
15、雕琉璃于翠楣(介宾短语后置)
16、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介宾短语后置)
17、乃访于洞庭(介宾短语后置)
18、时有宦人密侍君者(定语后置)
19、是何可否之谓乎(宾语前置)
20、不然者,吾何辞焉(宾语前置)
21、既而将诉(之)于舅姑(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子何苦而自辱如是?
译:你有什么苦恼使自己委屈到这种地步呢?
2、而夫婿乐逸,为奴婢所惑,日以厌薄。
译:可是我的丈夫不务正事,喜欢游荡,被奴婢迷惑,他一天天地厌弃并轻视我。
3、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译:用白玉做成柱子,用青玉砌成台阶,用珊瑚做成床,用水晶做成帘,在翠色的门楣上镶嵌着琉璃,在彩色的屋梁上装饰着琥珀。
4、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回环,入于宫中。
译:片刻,这位女子身边红烟紫气缭绕,香气回环,她走进宫中。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3
文言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 流畅,再行搁笔。
病句改错口诀:
改错改错,仔细琢磨;少主谓宾,用词不妥,词序混乱,重复罗嗦,指代不明,连词用错,不合逻辑,否定太多,判明病因,准确改妥。”
关联词语歌诀:
“不但”“而且”表递进,“虽然”“但是”表转折;
“只有”和“才”表条件,“如果”和“就”表设;
“因为”“所以”表因果,“不是”“就是”表选择;
“首先”“然后”表承接,相关相反为并列。
记叙顺序 方法 歌诀
记叙主要三顺序,顺序倒叙和插叙。
顺序按照时间写,层次脉络好了解。
倒叙给人印象深,激发兴趣吸引人。
插叙衬托和补充,为使主题更鲜明。
作文 制胜歌诀
充足构思很必要,拟个好题有实效。
扬长避短要做到,开头出彩是高招。
亮点语言不可少,行文扣题也重要。
虎头蛇尾不太妙,切入点新才。
作文写作口诀:
选材:作文选材要认真,注意观察动脑筋;要选精华动人事,下笔才能如有神。
主题:叙事抒情或描写,生动形象又简洁;写来写去不可忘,主题思想要明确。
立意:文章立意先要准,分清对错再求新;要从模仿变创作,不说话只求真。
结构:题材若像血和肉,文章骨架是结构;动笔之前要想好,层次逻辑分先后。
开头:文章开头很重要,变化多端挺奇妙;开门见山最易学,不必东转又西绕。
炼字:炼字就像拣沙粒,写完初稿反复吟;多余废字不可要,关键好字值千斤!
造句 :造句就怕老一套,活的语言动人心;日常听到好句子,积累起来写进文。
剪裁:做衣服,讲剪裁,写完文章要修改;哪该简略哪该详,全凭增删巧安排。
细节:提高写作靠勤学,关键时刻讲细节;选准典型写真切,画龙点睛才叫绝。
结尾:好的结尾味无穷,坏的结尾意不明;千变万化不离宗,完成主题笔就丢。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梳理
★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集锦
★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小归纳
★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点2020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 高三语文知识要点梳理
★ 高三语文最全复习备考知识点
★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一篇:英文名句励志_英文名句励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