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礼仪国学经典名句_国学礼仪句子

tamoadmin 2024-08-22 人已围观

简介1.国学经典名句100条2.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名句有哪些3.国学经典名句名段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葛)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关雎)4、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薇)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2.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名句有哪些

3.国学经典名句名段

礼仪国学经典名句_国学礼仪句子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葛)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关雎)

4、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薇)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1、所谓,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2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经典名言名句在手,考试无忧,赶紧把下面的国学经典名言名句收入囊中吧!

 言忠信,行笃敬。选自:《论语》

 意思:说话忠诚老实,行为厚道严肃。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选自《礼记》

 意思: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是周文王、周武王处理政事的办法。现在多指工作、学习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一树百获者,人也。选自《管子权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选自《三国志》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选自《左传》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意思: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说明向他人求学的重要性。

 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出处:范晔《后汉书周举传》

 意思:在天下的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老子》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出处:《礼记》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处:桓宽《盐铁论》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不迁怒,不贰过。出处:《论语》

 意思:不拿别人发泄怒气,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出处:葛洪《抱朴子》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出处:《旧唐书》

 意思:(一个人)不敬重别人,实际上是不敬重自己。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出处:《论语》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处:《韩诗外传》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处:《晏子春秋》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不可不知的国学经典名句有哪些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听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3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3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3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38、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39、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4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41、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

译文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4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弟子规》

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45、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译文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46、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7、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

译文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48、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弟子规》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49、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弟子规》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50、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5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2、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5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5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55、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5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译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说话没有文,就传播不远。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译文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译文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译文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文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译文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6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译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6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7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译文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7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7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7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译文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7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7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

shihd15:50:11

79、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80、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8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译文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8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译文真实可信的言词不漂亮,漂亮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

8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8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8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译文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8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87、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8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8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9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9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9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9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94、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译文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名声。

9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志》

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9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00、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国学经典名句名段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8、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18、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1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8、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7、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张载《正蒙》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20、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清《增广贤文》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2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6、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2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30、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1、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32、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3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3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7、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3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4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4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语·应务》

4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3、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载《正蒙》

44、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4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4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48、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张载《正蒙》

4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5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1、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张载《正蒙》

5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5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6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6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6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64、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张载《正蒙》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6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6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7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7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73、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张载《正蒙》

7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75、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7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7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81、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正蒙》

8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8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85、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8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7、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张载《正蒙》

88、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8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91、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张载《正蒙》

9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9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9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9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