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小学仿写句子的解题技巧_小学仿写句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tamoadmin 2024-10-19 人已围观
简介1.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2.急急急!小学学过的长征课文,就是里面有红军的!要概括性的讲!拜托!公开课要用!谢谢!3.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红顺视点]硬核经验:小学语文教学实用微创意、微创新22条 吸纳专家主张,加上我们思考,归纳、提炼、概括总结了我校小学语文在拼音、识字、阅读、写作、背诵、训练等教学的22个微创新、微创意。这些微创意、微创新经实践证明非常接地气、
1.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
2.急急急!小学学过的长征课文,就是里面有红军的!要概括性的讲!拜托!公开课要用!谢谢!
3.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红顺视点]硬核经验:小学语文教学实用微创意、微创新22条
吸纳专家主张,加上我们思考,归纳、提炼、概括总结了我校小学语文在拼音、识字、阅读、写作、背诵、训练等教学的22个微创新、微创意。这些微创意、微创新经实践证明非常接地气、有效,被一线教师称为干货、行动指南。
?1、拼音转盘、拼音名字卡、拼音打字。
?汉语拼音转盘。 声母一个大盘、韵母一个小盘,中间固定一个指针,大盘与指针转动让孩子拼读。类似汉语拼音跳棋、汉语拼音头饰让孩子玩中学拼音。
班级拼音名字卡。 为班里每一个孩子打印一张带拼音名字卡贴在课桌一侧,学生可自拼,互拼、全班拼,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到拼读识字乐趣,同时使孩子有成就感。
拼音打字。 借助拼音电脑打字、手机发短信让孩子既练习拼音,又掌握一些电脑、手机使用功能。
2、"574"读写记拼音。
五步分解动作读拼音 :让学生看教师口型(用镜子仿口型);教师示范拼读,学生用心倾听;教师大声拼读,学生跟着小声拼读;教师大声领读,学生大声读;学生自已练习拼读。
七步分解动作写拼音字母 :让学生观察拼音字母在四线三格位置,闭眼想像位置;教师在四线三格规范示范(对拼音字母分笔画书写再整体书写),学生用心观看;教师代领学生书空模拟;4学生描红;学生位置笔顺写正确;拼音字母写好看;写的又对又好看(注5、6、7步让学生写3次,每次目的不同。
4段记忆拼音字母 :依据遗望曲线规律设计3321科学记忆法。5指当天让孩子在拼音本上写3∽5遍,隔天后让孩子再写3遍;星期天让孩孑写2遍;一月时让孩子听写1遍。
3、写字练习三要求
小孩子写字慢、字写不好又记不住三条原因:一是小孩子写字时,看一笔,写一笔,即一个字看好几眼才能写成,这样就造成写字速度慢,同时没有整体间架结构,字就写的不好看。二是有的孩子患了橡皮依赖症。“凡正写错有橡皮擦",因此写字时注意力就不集中,写错了擦掉重新写,这样就造成写字速度慢又记不住。三是每次写的遍数过多。小学生每次写生字超过3遍,孩子大脑只关注4个?、5个,只要一个写错,后面全部写错,导致负面强化,经常写错别字,又是无效劳动。
为此提出写字练习三要求 。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看一到二眼把字写完;尽量不用橡皮,写生字每次不超过3遍,第一个写对,第二个写好,第三个写的又对又好。
4、生字词新界定,生字词音形义不平均用力,用好字词黑名单。
生字词不仅指课文后面所附生字词,还应包括自己不认识不熟悉字词。
每次布置让学生写生字时,务必要打乱生字排列顺序,这样就可避免因首尾效应造成的“开头、结尾能记住、中间记不住”弊端。
字词黑名单。进行周、月生字巩固时,先听写,学生不会写的先画圈代替,然后让学生对照生字表,把生字表中不会写的、写错的整理出来(字词黑名单),进行针对强化训练。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无效劳动。
教师可将单元、整本书的生字依据课标、考试、记忆易错、易混视角,按音、行、义进行分类,这样让学生在一个字音行义上不平均用力,实施重点突破、强化。
多音字可按音组词,把所组一的词组成一句(段)话,越短越好。
把所学的生字放在新语境中巩固。
5、写错别字说明书、一词三句、交给解释词语方法。
写错别字说明书。 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订证后还重复犯。尝试让学生写错别字说明书。比如把什么写成了什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又比如偏旁、部首的意思,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别字可以组成什么词,用在什么地方等,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一词造三句,造有意境句子,尝试组词成段。 教小学生识字时,多釆用先组词再造句,发现学生造的多是陈述句,只追求正确,不追求有个性、创意、优美意境。要求学生用上规定词语分别造一个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即一词三句。同时批改时若造的有创意的给予加星奖励。另外,可给3至5个词语,尝试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称之为造段。造句,造好句,造三句,造段。
交给学生解释词语十种常用方法。
词素组词法,如宽阔一一宽敞、辽阔; 幽香——清幽的香味 。近义词、同义词解释法,如休憩一一休息,竣工一一(建筑物)完工。反义词解释法,如:紧张一一不镇定; 懦弱——不勇敢。种属解释法,如: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 。比喻解释法如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屠民。功能解释法,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下定义法如: 学者——在学说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描写说明法,如: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关键字解释法,如漠然置之——漠然,冷淡,不关心;置之,把它放在一边。指对人对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联系语境法,如: 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叫“落第”。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6、背默训练段落到词,文言、古诗词要逆向训练。
依据课文填空这一部分,学生存在主要问题是会背是会背,但总出现错别字,导致不给分或扣分。首先明确范围,依课文填空主要考的是整本书中要求背诵段落和整篇文章;其次教师要把每段中重点词语(包括关联词)勾画出来;第三,对子之间互相读写监测,对自己写错的部分重点关注。对古文中提示性默写,要进行逆向训练,一是给提示语写句子,属正向训练,二是给句子,让学生拟提示语。
7、古诗创意朗读七法
引起学生兴趣的古诗创意朗读七法:平厌读;句(字)二重唱读;回声读;顶针读;唱读;配手势读;情景表演读等。
8、课堂上微创新的4种读书法。
1)换书读。 同桌组成两人朗读合作小组;朗读之前先同伴互相交换课本,下一步学习时都使用对方课本;朗读时,学生在对方的书上标出对方的错误,学生A朗读时,学生B要将学生A的错误标在A的课本上;朗读结束后,双方对对方的错误进行统计,并告诉地方,同时将书还于对方。再次朗读,关注同伴标注于自己课本上的错误。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丢字、加字、错字等小问题却让人头疼,如果在学生课前同伴互相检查时使用本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未喊停继续读。 过去教师让学生读书时,发出指令多为:谁读完,谁坐好!因优等生、学困生读一遍,有个时间差,优等生读完后,学困生还得读一大会,这样就出现优等生干坐,优生时间白白浪费了。可以这样改革,教师发出如下新指令:老师未喊暂停时,读完后还可继续读,能读几遍是几遍,这样就解决了优等生"陪学"问题。
3)陪学困生一块读。 课堂上经常出现读书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完,班上还有几个学困生还在读,这时会出现如下情况,要么因读的缓慢、吃力,别的学生会发出耻笑声,学困生便停止了往下把书读完;要么因读的缓慢、吃力,怕别人笑话,读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停下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这样处理:当教师看到班上还有少数几个没有读完时,全班再等几个学生读。可发出这样新指令:同学们,老师看到班上还有学生最后二段未读完,现在我提议读完同学陪未读完同学一块把最后二段读一下,这样既不伤学困生自尊,又让学困生把书读完了。
4)随机停顿抽学生读。 教师指令一个学生起来读书时,总是读完一个或几个完整自然段后,再挑另一个学生读下个或几个自然段,听读学生时有精力不集中、分神现象。这个问题,有本书上讲可以这样破解:告诉学生,老师说停,下面挑到学生必须继续接着往下读,不同点有两处:一是挑的学生没有现律,随意挑;二是不是读完整段喊暂停,可以读三五句就喊暂停,也可能是一个自然段读完喊暂停,即读的长短也是无规律、随机性的。这样学生一点也不敢分神,否则就不知道从何处接读。
9、快速背诵课文3法
?1)择适合自己最佳方式组合背诵。 关注学生记忆方式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最佳记忆方式组合诵读记忆。可大声读也可小声读甚至默读;可坐着读,也可站着读甚至选择位置读;可在室内读也可在室外读;可个人读,也可对读、群读;可先读后写也可边读边写;可借助关键词、逻辑关系等寻找规律读记也可借助思维导图读记等等。
2)主动回想记背诵。 主动回想比被动重复效果好。以背诵为例,读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读的内容,也就是说,阅读加背诵,效果好过纯粹的阅读。专家通过实验发现阅读和背诵的最佳比例是3:7。
3)用思维导图工具去协助背诵。 让记忆文字变成自己加工的有逻辑结构层次的一幅,让左右大脑同时参与记忆。
10、练习册有效纠错二个微创意。
釆取双笔,双质检,一考试去强化。
双笔:不翻书、笔记独立会做的用蓝笔,翻书、问别人、看别人作业才懂的用红笔写。具体来说:首先要独立完成作业,能做多少算多少,不会的先空着。允许通过翻书、查看笔记参考研究他人作业的方式把不会题补做出来,但是必须用红笔在号前打上符号,以提醒自已,这个题需要区别对待,红笔标注题要多复习。
双质检:每个小组有一个作业质量检查员,第二天对本组组员用红笔写的题进行人人抽查,确保人人过关,这称之为人第一次质检,每周星期五质检员要对本周五次作业进行随机抽检,抽检结果上墙,纳入考核,这称之为人第二次质检。
一考试指的是二大周要用作业、练习册上原题去考学生。
语文英语练习册中字词订证要求:一订正二放大三巩固。 一订证指的是写错字词在旁边用红笔规范订证,一定要保留错题痕迹,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不准用橡皮把错字擦掉。二放大指的是在本页练习册天或地上面把错词大大写三个,引起注意。三巩固指的是,练习册上写错字词还要在订正本再写3个。
11、研读教材三意识,问题设计要三思。
研读教材三意识。 文学层面意识,单元、课标要求意识,学生学情及最近阅读区意识。
问题设计三思。 一思写了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元认知提升四类问题比重。二思设计有需要深度字习、高阶思维的探究性主干问题。三思:问题的表述要规范、严密、通俗,不能让学生不知所云或产生歧义;重视问题之间链条、系统的构建;关注思维方法、问题解决系统与问题系统的对应。
12、大单元备课,研究教材、考卷。
邀请有经验教师指导本学年教师对后半本书整体系统备课。
期中考试后,立马启动后半本书校内专家指导的系统备课。各年级各学科务必邀请去年教该学科、本学期教高年级的最有经验教师,即校内专家对今年教该学科全体教师进行单元教材、作业设计专题引领,因这些教师去年刚教过,对教材非常熟悉,对后几单元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常见考点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对往届学生学习本单元共性问题叙述也有借鉴意义。这样新教师就可以不犯重复性错误,就可以站在同事肩膀上把课备的、上的更好。
研究试题走向,问题前置,以考定(教、学、练)。 期中考试后,立马就将最近三年市县(区)期末卷调?出来,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研讨:涉及到?些知识点,考到什么程度,怎么呈现,尤其是让教过该年级、用过该试卷老师谈上届学生考试遇到共性问题、典型问题,对本届教师教学建议。试想,这种问题前置,提前预防,同时围绕考什么,就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这样教学评相匹配,教学效果定会大大提升。
13、教师揣摩怎样出题、答题。
选取往年一道期未课外阅读材料,让本年级教师思考:假若你是出题者,你会怎么出题,你设题选用了哪些技巧?你拟定的参考答案是什么,用到了什么样解题方法。小组分享,选出优秀命题者,让其分享命题依据及考察要点。呈现教研员出的题及参考答案,揣摩命题人如何设置陷井?选哪些内容命题等,比对两者命题差距,思考症结所在。
14、语文预习六部曲。
自学生字;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思考课后练习,在书上作好批注,提出问题。
?小点子:语文预习中三读可稍变更一下。读完第一遍后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问题;
读完第二遍后要求学生先尝试解决第一次提出问题,并第二次提出问题;读完第三遍后要求学生先尝试解决第二次提出问题,并第三次提出问题。
将自己最后不能解决问题整理出来,确定最有价值问题在小组交流。
15、布置翻转迁移作业。
针对一些重点题型,可设计翻转迁移作业。其做法是:针对某一题型,印制下发3至5个试题答案,让学生疏理、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出该类题的答题思路、格式、方法(简称答题模板),同时,让学生将自己总结模板在新景情中尝试运用。我把它称之谓用理科思科设计语文作业。
16、课外阅读指导课五种新形态。
1)混龄阅读: 让不同年级孩子在室里同读一本书,然后互相分享阅读收获。
2)翻转阅读 :先让学生看一部名著改编影视作品片段,后问学生:你认为编剧尊重原著吗?演员演出人物形象了吗?从原著中找依据。
3)互为解读阅读 :对同一主题如节俭,可让孩子有意识整理古诗中句子、国学名篇中句子、成语、名言警句。在阅读指导时不解释本句或段意思,而是说与此主题相同其它表达方式,孩子就会明白意思,即互为解读。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多元表达。
4)重读: 虽着年龄增长、心智成熟、审美体验积淀,生活阅历丰富,把读过的童话故事、名著等让生重读,定会发现新的风景,定会有先前不同的新的收获、感悟!
5)屏读 :信息时代e读写是一个新型概念,与传统纸笔时代读写形式、风格、内容明显不同,它包括微信、微播、短消息等新媒体,包括微视频、微**、微广告等新文体,包括语音、文字、、动画、背景等多元素组成的多元素杂交的屏读、屏写,我称之e读写。
屏读屏写己成为人们交流新常态,e读写理应纳入语文读写学习范畴,我们要树立大读写概念,让孩子体验与分享屏读时代e读写。
17、低段提前写作,高段变传统笔写日记为语音日记展播。
要求一年级下期坚持每天用四素问写一句话;二年级坚持每天写一段话,不会写的字词用拼音代替;三年级坚持天天写用主题、字数要求日记。字数百字起步,依级增加50字;分生活日记、观察日记、随感日记;分读写结合小练笔微点日记;教师命题仿写日记、自由命题日记、学科应用日记等。
让学生借助手机上语音转换成文字软件或微信上自带的语音转化成文字的功能,让学生把学习生活趣事说出来,转化成语音日记,这样三五分钟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写日记时间。选择优秀的日记制作成美篇转播分享。
18、建立作文素材库、开展社会、时政信息交流。
把每天听到、看到、观察到、查到的喜怒哀乐事用一句话分类记录下来,建立作文素材库。
每周举办社会时政信息交流课,以新闻概述、个人看法播报,后以新见碰撞交流。
19、语文日行四一工程。
开展练字工程。对写字速度有要求,小六每分钟达10个字,要求是又快又好。
开展阅读工程: 提倡读整本书,提倡读经典;超额完成小学、初中课标规定课外阅读量、背诵任务;统筹规划学段阅读兴趣、习惯、方法、目标。
开展写二次作文工程。 敢师必须上作文讲评课,学生必须写二次作文,吸取他人长处,旨在原来技巧上有所提升。
开展积累(运用)工程: 十万箴言装胸中,满腹经纶定乾坤。对国学名篇、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等开展背诵积累十万字工程。
20、构建生活一一思想一一写作技巧的后作文教学时代。
综观当前作文教学公开课、论文、专著,多指向文章篇章布局、结构、线索、手法等写作技巧,翻阅学生习作,文辞虽华丽,缺属无病申吟或孔洞无物,如果作文不能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见解,这是作文教学悲哀。我们的主张是:思想观点比写作技巧更重要。让学生关注鲜活生活现实,去提炼、概括自己的认识、见解、主张、想法、思想,我手写我思,我手写我心,我的主张我表达,也就是说首先为孩子们创造个性鲜活生活,让孩子们有强列表达欲,有表达冲动,这是写好作文前提,因此作文教学指导要前置,构建生活一一思想一一写作的后作文教学时代。
21、?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优势3法。
许多同学在课内外阅读中学习了许多写作技法,积累了大量读书笔记,背诵了很多名篇名段,然而翻看学生作文,乏善可陈,味同绝蜡。
如何将学生阅读积累如何转化成写作优势?
1)课外读书笔记改革。读书笔记可分为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好结构;赏析:可从修辞、描写、结构、中心、立意等视角赏析摘抄内容好在什么地方;仿写、仿用:仿用是指出摘抄句孑可用在什么类文章中;仿写是模仿摘录内容自己仿一段,或化用套用一段,或写出仿写提纲。
2)课堂读写结合。建议依据课标找出本年级教材习作训练点体系,采用微点作文课课练形式落实读写结合。让学生先学习文本,依据微点作文训练体系进行训练。
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自已习作,从语言、修辞、描写、结构、中心、立意中选择视角赏析自已习作好在什么地方。
建立阅读一赏析(文本)一写作一赏析一阅读(习作)完整链条,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打通进行。
22、?听说读写能力新架构一一听、述、讲、创、演故事链。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淡化听说、读写分离现状,同时为了培养小学生想像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为此我校正在尝试听说读写能力新架构一一听、述、讲、创、演故事链。
)听教师讲故事阶段。对教师讲故事要求有三点:教师要明晰所讲故事属于英国的皮尔·克贝特老师归纳总结的以下十种故事模型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故事 、探险故事 、警告故事、袭击故事 、许愿故事 、仿写故事? 、变形故事 、灰姑娘的故事 、人物故事、挑战故事 。借助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一定道具能绘声绘色讲故事。能画出人物、线索、故事情节的思维导图。
项目学习基本流程:教师绘声绘色示范讲故事(听);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初步复述故事,补充完善复述故事(二次复述)(说);课后将复述故事记录到作文本上;印发故事文本,让学生修改、补充、完善作文本上记录的故事(写)。
2)学生自己讲故事阶段。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故事(读),要求尽量不重复;每次让2至3个学生上台讲故事,要(听、说);台下学生尝试用记录故事低中高三套模板或思维导图记录故事(听、记);台下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一个故事上台复述(说)。课后把听到、复述故事记录下来,并依据原故事文本加以修改(写)。
3)指导学生人人创编故事、讲故事阶段。本环节是该项目学习难点。英国的皮尔·克贝特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十种故事模型,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框架。 写可让学生参考这个专家提供模型:讲故事=(渴望+困难=创造了一个)冲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大团圆的或意想不到的)结局+(用感同身受的语音来表达)情感+(用感肢体动作来表达)展示。
该项目学习基本流程:每周选择一个模板教师详细解读;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创编(写);同伴互助、小组学习进行修改、完善(改);尝试把该故事绘声绘色讲出来(说)。
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出来阶段。每双月选择小组创编最佳故事,把故事般上舞台演出来。
该项目学习基本流程:推荐、评选小组创编最佳故事;将故事改编成演出剧本;依照兴趣竞聘导演、美工、舞台设计、道具服装制作等角色;导演分配角色排练;正式汇报演出。
前三个阶段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但最后一个阶段己上升到重在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需要说明的是:每周需要拿出一节语文课,有些环节可放在星期天进行或与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至少一周学会讲一个故事,每月至少创编一个故事。定期以班级、年级、校级开展创、讲、演故事比赛。可以以周月期为单位评选讲、编故事能手、故事达人、故事大王。编印孩子创编的《学校一千零一个故事》。月故事、阅故事、悦故事、越故事!
?借鉴别人经验,可以缩短自己探索历程,少走许多弯路,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故建议上述策略不妨一试。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和“如何教”
精选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植物在秋季要准备过冬。
2、让幼儿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
3、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理解,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内容。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知识。
2、物质准备:《秋天的雨》课件,《秋天的雨》有声读物,配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1)导入
1、猜谜语,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小朋友,现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2)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朗诵《秋天的雨》,让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2、欣赏第一,第二段,让幼儿对秋雨有个更深的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文中出现的植物,颜色。
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画面,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植物啊,这些植物都像什么啊?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啊?"
3、欣赏第三段,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有味道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话幻灯片形式,引导幼儿回答,回答时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秋天的雨很甜,很香,闻到这样的香味,你们的小脚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若幼儿回答油炸食品类,教师要提醒幼儿少吃。
4、欣赏第四,第五段,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如何过冬,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小朋友,我们知道秋雨带来了很多,那老师要告诉你们秋雨还是一个金色的小喇叭,那你们想想小喇叭会说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回答问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回答完后,提出问题:"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和植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
(3)总结:
小朋友喜欢秋天的雨吗?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你们快乐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一遍。
活动延伸
1、让幼儿继续了解秋天的变化,了解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
3、让幼儿试着创编句子。
4、让幼儿分组表演过冬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活动反思
只有秋天的时候,你才知生命的季节已经悄悄远遁,落叶之下,沙沙的风中,很难记起在春天的日子里是如何萌发出希望的新绿。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放飞心灵最好的时刻,学生们耳闻、目睹、感受融合体验的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时,我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让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对秋天的切身感受;二是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教师伴读,在多种读中了解到了课文以秋雨为线索,感受到课文语言美;三是通过品读赏析中了解到了秋天的特点,从中感受到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对于刚刚从低年级升中段的学生来讲,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采用初读课文呢,让学生思考讨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什么?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到每一段,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学生在整体感知之后,随机引导学生交谈自己的亲身体验,如,现在正值秋天,秋雨绵绵,你感觉秋雨有什么特点?学生感受不错,孩子们可爱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有的说像牛毛,有的说凉凉的,有的说打在脸上舒服……我做了总结,是啊,秋雨的特点是:清凉、温柔。同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心里感受读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起来,很认真,也很可爱。
其实,学习语文也是学生各种综合能力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二年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停留在表面现象,因此,本节课借助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让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浮现景物的画面,读完课文后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让学生告诉我你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吗?学生说: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这一自然段语言也特别优美,在反复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仿写比喻句,刚开始,学生表达的还不够流畅,经过几位同学的展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不同程度上对秋天的景色做了描写,这样既学懂了课文,又丰富语言的积累。
细心研读通过一二自然段的,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方法有了收获,还了解了总起句和分述,为后面自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的写作做好了铺垫。为了巩固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我当堂做了训练:如,下课了,操场上课真热闹。让学生补写具体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写得很不错哟!
教学是一门艺术,演绎的好与不好,全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本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学生没有把自己的实际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语文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去表达,今后一定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能基本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2、使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与故事相符的环境图,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在故事的叙述中,可以边讲故事,边让孩子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情节。
二.问一问:故事结束,可问幼儿是谁献爱心?向谁献爱心?怎样献爱心?结果又如何?
三.演一演:分组讨论,让孩子扮演喜欢的角色,可以新添角色,一个旁白。
活动延伸:
通过故事,可让幼儿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品行,可融入"七不规范"等教育。
故事梗概:
小河水清清的,映出了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河岸边,草儿绿,花儿红,虫儿挖洞,鸟儿筑巢。叽叽叽,喳喳喳……天天都开音乐会。
嘎嘎嘎!一群小灰鸭在小河里快活地叫着、游着。小猴捧起照相机,一按快门,拍下了这欢乐的场面。小狐狸和小花鹿来到河岸边,支起画架,一笔又一笔,描绘着小河美丽的景色。
忽然有一天,小胖猪端来一盆西瓜皮,倒在河岸边。小熊提来一桶脏水,倒进河里…..没几天,瓜皮、果壳、烂菜叶、塑料袋全漂浮在水面上。
渐渐地,小河边黑了,发臭了。小河两岸,草枯了,花谢了,虫儿不叫了,鸟儿飞走了,苍蝇蚊子到处飞,嗡嗡叫。唉,小河生病了!
小花猫急急忙忙跑到环保所,找到熊猫站长,恳求道:"站长伯伯,快救救小河吧!"熊猫站长来到小河边,看了看,嗅了嗅,皱起眉头说:"小河病得可厉害呢!"小花猫说:"站长伯伯,快想想办法吧!"熊猫站长对着小花猫的耳朵说了几句悄悄话。小花猫点点头,走了。
第二天,河岸边出现了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请向小河献爱心吧!"消息很快传开了。
小熊力气大,用手推车装满垃圾,运了一趟又一趟。大白鹅划着船,和小灰鸭、大乌龟一起捞净了漂浮在水面上的脏东西。河马大伯和鳄鱼大叔潜到河底,挖出了乌黑的淤泥。小动物们又一起动手,运来砖头、水泥和石灰,砌了一个又一个花坛,种上花,植了草。
一天天过去了,小河又变了模样。小河两岸,草绿了,花红了,虫儿叫了,鸟儿唱了。小动物们坐在石凳上说话、看书,在树丛里捉迷藏、逮蟋蟀,玩得可快活哩!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优美意境。
2、体验小树叶和大树妈妈互相关爱的情感,懂得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也应主动关心妈妈。
3、理解"笔直、丰收、吸取"等词语。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自制信件、配图一份、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音乐《小树叶》
已经有了关于秋天里树叶颜色变化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以实物信件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是大树妈妈,今天早晨啊,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快乐森林,大树妈妈收。哎,这是谁寄给我的?对,是小树叶,秋天来了它离开了大树妈妈。它很想念大树妈妈,于是呀它给大树妈妈写了一封信。信里会写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就知道了。
二、欣赏散文,初步理解散文内容
(一)完整欣赏散文《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一封信》
教师: ①大树妈妈收到这封信心情会是怎样的呢?大树妈妈会感到很高兴很幸福。
②小树叶给大树妈妈的信里都说了什么?
(二)分段欣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欣赏第一段散文教师:①秋天,大树妈妈给小树叶换上了什么颜色的衣服?(红色和**的衣服)为什么秋天来了,小树叶穿上了红色和**的衣服?
②小树叶们参加了什么活动?(小树叶旅行团)
2、欣赏第二段散文,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教师:①小树叶跟着秋风阿姨看到了什么呢?
3、欣赏第三段散文,通过扮演游戏,实现师幼互动,(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①小树叶生病了,妈妈是怎么做的?
②大树妈妈很爱小树叶,每天拼命的从土壤里和阳光里吸取养料把小树叶养大,谁来用动作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土壤吸取养分的?谁来学学大树妈妈怎样从阳光中吸取养分的?小树叶怎么长大呢?(分别请小朋友上来演示)③每当大风大雨来临时,大树妈妈又是怎么做的?
教师:我们低头看看,大家把凳子底下的树叶头饰戴在头上扮演小树叶,现在呢我是大树妈妈。大家便跟着老师用好听的声音念信一边做动作好吗?
(三) 引导幼儿说说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体验教师:
①看完了这封信,大家觉得大树妈妈爱小树叶吗?那我们的妈妈爱不爱我们?怎么爱我们的?
②妈妈这么爱我们。小朋友平时怎么爱自己的妈妈的?
教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平时也要主动的爱妈妈。
(四)教师小结,伴随音乐《小树叶》结束活动。
教师:在这封信里呀,小树叶参加了旅行团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参加旅行团?来,我们站起来大家轻轻地走到老师身边跟着老师去旅行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4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
3、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的桌面教具一套;响板、木鱼、等节奏乐器若干;橡皮筋、呼啦圈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入情境表演。
2、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师以旁白的口吻根据表演讲述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播放儿歌录音,师根据儿歌内容一一演示桌面教具。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完整地念一遍儿歌,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提问:
(1)儿歌里都有谁?
(2)谁上当了?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
小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3、师利用身体语言引导幼儿熟练、有节奏的一起朗读儿歌。 提问: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儿歌读起来才会好听?
4、请一幼儿示范,启发幼儿用上身体语言有表情的朗读儿歌。 提问:这首儿歌读起来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小结:前一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句的开头,念起来好听顺口又有趣,就象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
5、幼儿分组轮流朗读儿歌,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三、提供相关材料,幼儿分组练习巩固儿歌。
1、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念儿歌,使儿歌读起来更好听,更有趣?
2、幼儿分组自行选择材料,尝试不同形式的儿歌读法。
乐器组:利用打击乐器,引导幼儿边打节奏边念儿歌。
玩玩跳跳组:利用橡皮筋、呼啦圈等,引导幼儿边跳边念儿歌、边转边念儿歌等等。
表演组:启发幼儿利用桌面教具,边操作边念儿歌。
3、请一两组幼儿上来表演不同的儿歌读法。
四、活动延伸:
1、语言角:继续投放与《西游记》有关的服饰、道具、游戏材料等,引导幼儿创编儿歌,继续开展儿歌表演。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2、体育角:布置《四人取经》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比赛竟走,体验同心协力的伙伴关系。
评析:
这首诗歌幼儿很喜欢,度起来朗朗上口,和容易学会,人幼儿知道什么坏,什么是好,培养幼儿的合做精神,及表演能力。
急急急!小学学过的长征课文,就是里面有红军的!要概括性的讲!拜托!公开课要用!谢谢!
教什么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文本特点确定明晰、具体、可操作与可检测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具体、集中,具有提升学生言语运用能力与渗透人文熏陶的价值。
如何教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1体现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培养;
2.突出学生的言语理解、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关注学生的个性阅读、独特体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
学域
如何学
学习状态、
参与程度
1.注意状态:集中、持续;
2.参与状态:投入、全员;
3.思维状态:积极、主动;
4.情感状态:自然、自控。
“四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
学习效果
目标达成、
素养提升
1.有效达成预设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语文知识、言语技能、阅读策略与方法、审美、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积累、技能训练、过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语文素养提升。
下面仅就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如何教”,结合本次教学展示会上的课例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
无论是作为研究者,还是作为听课教师,我们审视、评价一节阅读课,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是教师“教什么”(教学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合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也就是过于关注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于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 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文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等同于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同时,很多阅读教学还处在阅读理解(即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的层次,很少对于每篇课文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
我认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一)写了什么
这里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阅读教学中在课文内容、主旨方面完成五个任务:1.理解课文的内容;2.习得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3.感悟课文表达的主旨;4.体悟课文蕴含的感情;5.受到审美的熏陶感染。
(二)怎么写的
如果说“写了什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怎么写的”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走一个来回”。当前很多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写了什么”,这可以说是仅仅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小部分任务,因为阅读教学的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各种语言形式在准确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逐步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最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怎么写的”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重点词句的品析、体悟,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词语;
2.句式:课文中出现的具有迁移作用的或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方式;
3.写法:修辞手法的使用,构段的方式,课文开头、结尾、过渡的方法;
4.标点:准确使用的标点,意味深长的标点,异乎寻常使用的标点。
(三)学会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近年来,语文界对于国际学生评价(PISA)、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PIRLS)及台湾阅读策略等的了解不断深入,对于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教学已经形成共识。人们普遍认同的比较适合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阅读策略包括:提问、联系、预测(猜想)、联想、推论、比较、概括、图像化、综合(统整)等。
那么,语文教师确定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呢?简言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依据学情实际:包括你所教这个班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语言积累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学生是否接触过与本篇课文相同题材、题材的课文,学生是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类课文,还是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等等。
2.依据文本特点:这里面又包括两点,一是文体特点,比如教学写事的记叙文,就要关注事情发展的叙述过程;教学小说,就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寓言,就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寓意等。二是语言特点,比如作者准确的用词、多变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写法、一反常规的标点等。
3.依据课标要求: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仔细研读课标,尤其是不同学段对于学内容的不同要求,还是对于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很有帮助的。例如对于词语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就应依据不同学段的要求,确定具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内容。
二、阅读教学“如何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首先明确“教什么”,再考虑“如何教”,而且根据很多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往往几乎在明确了“教什么”的同时,“如何教”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较顺畅、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这也就是说,教师在着手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前,应该首先做的功课一定是文本细读,而且是全身心地“潜心会本文”,然后要从文本中跳出来,将自己的身份和视角从一名成熟的阅读者转换为一名处在阅读学习阶段的不成熟的阅读者——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想:学生阅读这篇课文能读懂什么?可能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阅读中会出现的阅读障碍是由于背景知识的欠缺,还是阅读策略的缺失?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语文运用方面应该习得、驻留哪些知识、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应该得到哪些体悟和感染?等等。
关于阅读教学“如何教”,现在广大教师从认识和理念上都比较一致地认同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次“精英杯”教学展示会的16节课为我们研究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行为层面,应该如何落实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动的课例。下面,我想仅就与阅读教学“如何教”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结合正反两方面的课例略陈己见。
(一)要正确认识与恰当处理阅读教学中的“理解”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解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应绝对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也不应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课文学生理解不够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有的课文,含义比较深刻,时代背景远离学生,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样的课文在教学时就应适当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爷爷的压岁钱》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攒”等重点词语,通过男生、女生分别复沓朗读“我”7岁、10岁、12岁时爷爷说的话,不断加深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当前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是过于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导致月底教学的效益不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高。例如《“美极了”与“糟透了”》,课文的主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这样的课文就没有必要在内容理解上过多纠缠,可以把省下的时间多用在体会、练读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简明、简单
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而且许多参加公开课、展示课的教师往往力求把课设计得有新意。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很多,教师设计得很费力,课堂上师生都很忙乱,每个环节看似都走了一遍,但总觉得哪个环节都不扎实。本次展示会上教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根据课文四个季节的构段方式相似的特点,先带领学生学习春天这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描写春天小兴安岭的思路:季节——树木——其他景物。接着,就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三个季节,相机进行朗读、背诵的语文训练,教学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三)阅读教学要体现文体意识
之所以很多阅读教学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顾不同文体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应从文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力求依据文体的特点展开教学。例如教师执教《杨子荣打虎》时,根据课文的小说(节选)的文体特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品读重语段中的场面描写,体会人物心理、表情、动作描写对于刻画杨子荣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而认识杨子荣具有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英雄品质。教师执教元曲《塞鸿秋·湖上即事》时,则突出了意境的创设与体会,重点进行诵读训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目前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的现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教师的提问设计仅仅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服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学习实际。而在这次展示会上,教师教学《故乡的芦苇》一课,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是: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动笔画一画,再写上自己的体会。教学《莫高窟》时,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么等,教师顺势展开教学。这就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从学生的初步阅读感受出发(而非从教师的设计出发),也使教师的问题设计具有了整体性和较高的思维价值,同时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提供了空间。
(五)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运用要真正成为阅读教学重要内容
1.注重正音等语文基本训练。
这次展示会上,教师普遍重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而且采用了灵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学《哈尔威船长》时,教师出示了“奔”的两个读音:bēn bèn 。同时出示了词典中对这两个读音的解释。接着,出示了课文中含有这两个读音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区分。
2.词句学习的方法要灵活。
无论是初读课文后集中认读词语,还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语词语的品味,都体现了对于词语教学的重视。因为词语不仅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小学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除了借助词典、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外,在教学《莫高窟》学习“惟妙惟肖”和《故乡的芦苇》学习“纺织娘”等词语的时候,教师使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词语,效果较好。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同时出示三个句子: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②先头部队的战士勇猛地杀向敌人。③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下山,杀向敌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仅仅使用抽象的形容词,表达效果更形象,更生动。
3.朗读训练的目标要具体,训练要扎实。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加具体、深切地体会课文内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及学情实际,确定每课时具体集中的朗读训练目标,切忌每篇课文都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笼统地写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这样一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一位教师根据课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学生朗读时将其中“淙淙”要读得轻一些。还有教学《月光曲》,教师也提示学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中的“霎”读得轻一些、虚一些,以表达出当时的意境。这样的朗读训练目标就是准确而具体的。
每节课的朗读训练目标也不宜过多,教师要重视训练的扎实。尤其是当学生反复朗读也读不出效果时,教师要通过范读、创设情境、语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种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真正让学生通过每节课的朗读训练,朗读水平均有所提高。
4.要重视进行综合性的语用训练。
阅读教学中应力求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语用训练,对于具有较高语用训练价值的语言文字要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例如针对《莫高窟》描写飞天的这部分文字,有两位教师是这样设计语用训练的:
(1)品读语言,发现特点(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两个四字词语,句式整齐,描写形象);
(2)朗读训练,读出画面;
(3)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4)搭设支架,尝试仿写。
一位教师出示:有的手握短笛,( );有的围坐一起,( );有的( ),( )。
一位教师展示了另外三幅飞天的,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有的( )。
5.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
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倡导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我理解就是强调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修辞、构段谋篇等)的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之外,本次展示会上,教师执教《爷爷的压岁钱》临近结尾时,让学生以“感谢你”为题,写一写对亲人感谢的话。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的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要尽量贴近课文内容,即使是安排的想象、拓展表达练习,也应与课文的内容或表达有某种相关;同时要避免为写而写的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学生制宜,注重实效。
6.要积极探索阅读策略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
在本次教学展示会上,一位教师教学《杨子荣打虎》时,运用折线图的形式,让学生尝试使用“图像化”阅读策略学习小说一波三折的写法,并进行复述训练。一位教师执教《拐弯儿处的回头》围绕“父爱”这一主题在一节课中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①用《不一样的爸爸》这一绘本的朗读导入;②教给学生用串联关键词的方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③学会运用朗读评价的阅读方法;④延伸阅读,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两节课对于目前阅读教学研究的热点——阅读教学策略和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带给与会的教师很多启发。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可敬的班长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1《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认真阅读课文后,我发现,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声情并茂,跃然纸上。从内容上讲,课文既介绍了有关大雁的知识,更用大量的笔墨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而细致研读后就会发现,作者的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所以教学的重点,也应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怀。但是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从此入手?仔细斟酌后,决定以探究“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以“趣味导入(谜语导入)—感知知识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为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有准备的课才上得有滋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自学,学生得知要上公开课,也预习得特别认真,对课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点的解读不留痕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情怀。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拟人句的分析与感悟,让学生体会了作者对大大雁的喜爱之情,这为把握作者的情怀打下了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对比”写法,领会作者在分析对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征,从而表达喜爱之情。再次,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在质疑探究中体会感情,把握主旨。最后,通过对目前世界及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形势严峻,总结出本文作者在告诉我们:我们应敬畏生命,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2一、 教学设计思想:
1 .轻知识,重文理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奥波德所著。《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文章内容具体详实,描写生动细腻,情感真切动人,又包含有作者理性的思考。有些人把这篇文章定位为科学小品文,这显然是一种严重的误读。因为文中虽然也涉及到一些有关大雁的知识,但作者本意并非在介绍大雁,而是要描写“沙乡”这块“世外桃源”里,自然万物(包括人类)之间平等、自由、美妙、和谐的境界,并借此表达自己“土地伦理”的观点:人与土地是一个共同体,人只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为了获得这个共同体的平衡和长远发展,人类必须学会尊重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以及这个共同体本身——这就是“土地伦理学”。基于以上认识,这篇课文应定位为一篇“观察笔记式”的散文(随笔)作品,由此确定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而非讲授大雁的知识。
2 .浅阅读,深感悟
语文课程的目标包含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到《大雁归来》为翻译作品,其语言文字已经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译者的“个性解读”,显然不可能全然以语言文字为依据去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但又不能离开课文空谈作者的思想观念,所以就定下了“重感悟”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和作者一起去“观察”和“思考”,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整体性品味和理解,深层次地感悟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理解作者“土地共同体”的思想。这无疑是有难度的,但也正因为此,才能够让我们的语文课有点思想深度,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中,设计的是从“观察”(大雁的飞翔、声音)到“思考”(大雁世界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作者的思想观念),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层次性,最终从“我们”一词突破,期望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万物时的多角度和大视野,获得一种全新的环保观念——“土地伦理”。
3 .小课堂,大世界
一堂语文课,由于执教者在教材理解和处理上的差异,带给学生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大雁归来》,一直有多种主题解读,我的看法是:“呼吁‘环保’”显然粗浅了些;“呼唤‘野性’的`回归”更多的带有“个性解读”痕迹;而教参中认定的“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则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土地伦理”观念,是一种误读。其实,只要结合作者《沙乡年鉴》中的其它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是自然万物之间平等、和谐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雁世界”其实也正代表了“动物世界”、“植物世界”、“人类世界”等等……并且启迪着我们对“土地”的思考。假如能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界美好和谐的画面,且能给予他们一种思想上的“碰撞”,让他们改变人们一贯以自然的“主宰者”身份居高临下审视“自然”的视角,学得一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以为,这节课就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
二、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教学的出发点上来说,是希望能够引起同行们对语文教材“思想性”的关注,让我们的语文课有语文课该有的“本色”,有语文课该有的“深度”,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和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何正确、深入,也不管这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有多么严谨有序,从最终的课堂呈现来看,教学效果却很不尽人意,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温度”不够,课堂气氛比较低落。反思一下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评分偏低,如有些专家评委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有不同看法、绝大多数群众评委更看重课堂气氛的热热闹闹等等,但客观原因毕竟不是最主要的,更应该反思的还是主观上的不足。
1 .教学设计不够“活”
如果仅仅从学生的实际获得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谦虚地说,这节课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在老师一步步的引领下,学生跟着作者的脚步进行了“观察和思考”,从观察“大雁”的世界到思考“土地共同体”的问题,最终真正理解了“我们”这个关键词中所包含的作者的平等、博爱、和谐的环保观念,这也是教学这堂课真正的目的所在。可惜的是,这是通过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最终以一部分同学的思考、发言来呈现的,而不是在一种有实效性的教学活动中由学生“顿悟”,不是在一种非常融洽和谐的师生交流中“豁然开朗”而得到的,这就不能不让人反思在学情预估和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这样一篇在大量感性的描写中蕴涵着深刻理性的随笔,这样一种有高度有难度的环保观念——“土地伦理”,要想让初二学生真正深入理解,确实是有难度的,还是应该寻找一种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又能够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作为载体来实现教学,而不是像这堂课中所采用的研读、讨论等如此“家常”化的教学形式,这里就暴露出对学情预估的不足。如果能够解决这一个关键问题,那么就完全可以达到王曜君老师提出的“三有”要求——有序、有趣、有效。而现在的这节课,尽管在“有序”上做得不错,但“有效”毕竟不足,原因就是因为整个教学设计上缺乏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点”、“亮点”,所以“有趣”还差得远。
2 .教师调控不够“灵”
在这堂课中,始终有一种感觉,就是台上学生们的表现有些紧张。这种紧张,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语言的流畅度,也间接影响到老师在课堂上的情绪,最终导致课堂气氛低落,不够活跃。王曜君老师把课堂不足归咎于教师的亲和力不够,而事实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自认为在学生面前还是很有亲和力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是学生的紧张造成了我的紧张,以致发挥失常了吗?正在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俞建祥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惊醒了我。“学生的紧张是谁造成的?就是老师造成的!”是啊,课堂上,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老师不是应该努力用自己的情绪、调控手段去影响学生的状态吗?怎么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影响你呢?如果当时能够多一些自身情绪的良好调控,多一些学生活动和心理方面的良性调控,这堂课不是就精彩得多了吗?毕竟,那一部分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的发言其实还是相当出彩的,缺少的,正是老师在语言、行动、情绪方面的灵活“调控”啊!看来下一步,在本身课堂情绪的调控方面、在学生活动的调控方面,还应该多多锻炼自己,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调控更加成熟。
3 .课堂气氛不够“和”
得出了上两条“不足”后,这个不足的存在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了。看来,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有“深度”,还应该有它最佳、最合适的“温度”,才能够使课堂更加和谐、美好。最后,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更多的批评意见。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3《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被誉为“大地的观察者和思考者”的利奥波德所著。
反复研读文本以后,有以下几点思考:
(1)《大雁归来》应定位为一篇“观察笔记式”的散文(随笔)作品而不是科学小品,由此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
(2)对《大雁归来》的主题有多种解读,我的看法是:“呼吁‘环保’”显然浅了一些;“呼唤‘野性’的回归”更多的带有“个性解读”痕迹;而教参中认定的“ 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则完全不符合作者的“土地伦理”观念,是一种误读。其实,只要结合作者的观念,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真正追求、一心向往的其实是自然万物之间平等、和谐的境界。如何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这一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推进。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范例七
1、培养学生骨干,落实学困生辅导。我通过安排两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对学生骨干的培养,让骨干带动其它学生学习,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参考内容,既是拓宽所有学生的视野,更是对学困生进行有益帮助,他们从课件的内容上感受到了应学习掌握的知识点,又可以帮助其记笔记,平时教师只是一味点拨,板书少量内容,学困生记笔记很困难,多媒体完全解决了这一困难,还节省了大量教学时间,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让优生吃个饱,学困生学个好!
2、图、文、声完美结合,生动有趣。教学中多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很丰富,图、文字、声音完美结合,学生听起课来就不觉的枯燥无味了,从而减轻了学习知识的难度。尤其是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知识的热情,这是传统课堂根本不能办到的。多媒体教学真是趣味无穷!
3、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在整合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做到将知识性、美观性、娱乐性容为一体,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让全体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学困生乐学,优生更优!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4《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人士利奥波德的作品。文章用极为细腻的语言讲述有关大雁知识,并更多的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对大雁对自然的情怀。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我想我在教学中应该使我的学生也喜欢上这篇文章,如果学生能喜欢上这篇文章,我就算成功了。
单纯把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的话是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更何况语文课不是生物课。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语感,我觉得语感就像打篮球一样,要有球感。教练在训练球员打篮球时,一般是通过大运动量的练习。语文课我想应该与之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反复朗读。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就把重头戏放在朗读上。我用了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我的学生竟然都选择了默读,通过这次朗读我解决了关于大雁生活习性的一些知识的查找。第二次我要求学生放声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怀,学生基本上做到了。然后是精读课文,我要学生找出描写大雁的几幅画面,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朗读学生完成的还行,最后是检验这几次朗读的成果,要求学生仿写句子,后来验证学生完成的也很好。我觉得我这样的设计也是有梯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我对这次公开课的结果很不满意。首先是情境创设还不够,我讲课有些着急,如果我能让学生把那首诗朗读一遍,最好把那首歌放给学生听就好了。本来我想把我国那首《雁南飞》放给学生听,后来我觉得这首个太伤感,就改成现在这首外国歌,从网上下载这首歌有些费事,我就把歌词打到大屏幕上。第二是学生的预习情况不佳,这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可以看出来,这说明我平时强调的不够。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我是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距离优秀教师差的还很远。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5《大雁归来》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品味的环节。
一是让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以“读了 ,我知道了 。”的句式讲述你所知道的内容。并给学生作了示例: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大雁通常是在三月飞回来的。
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句式:“读了 ,我感受到了 。”和上一个环节一样,给学生一个示例:读“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在对比中,我感受到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在作者心中,大雁与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同时还设计了一个仿写的环节,给学生一个句子:“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先让学生对句子进行分析,找到特点,然后进行仿写练习。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较好的句子。
例如:一根白发说明不了岁月的苍老,但当银发占据全部的黑发时,人就老了。
一只青蛙的来临说明不了夏天的到来,但当一阵蛙鸣冲破了六月的暖和的细雨时,夏天就来到了。
一滴雨点的掉落说明不了暴风雨的来临,但当狂风雷电冲破那乌云密布的昏暗时,暴风雨就来到了。
一片儿雪花的来临说明不了冬天的到来,但当一场狂风暴雪击破了腊月的寒气时,冬天就来到了。
一棵小草的萌发说明不了春天的到来,但当大地披上绿纱时,春天就来到了。
这一节课使我又一次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课堂才能够活起来。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语文中的听说读写练习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6这节课结束了,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两点:
(1)选用朗读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品读,讨论,读与写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2)老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振奋的情绪状态,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醒了学生的心灵,达到了学生与作者心灵相互沟通,和课文的内容发生了共鸣。
通过以上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归纳文章的主旨,我用了充满激情的语言过渡,如“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大雁是人类共同的朋友,同学们,我们应怎样对待大雁呢?”大部分同学都能说“保护大雁,珍惜大雁,热爱大雁”等。
我虽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适合本班学情的几个问题,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欠认真,未把活动当回事,有些同学借此机会讲话,玩耍,部分基础差的同学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不高。
我认为作为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理念,不断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反思 篇7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教学这课时,是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进行自我培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我认为教师不要再一味地逞“口舌之能”,而应充分让学生去想、去做,教师只需做个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就行。在学习目标制定时,可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实践“我要学”。分值的计算,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衡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坚信“我能学”。
我们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