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句子训练的题目_句子题目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缩句的题目以及答案2.教子文言文题目及答案3.求修改病句的题目及答案,不要选择题。谢谢!4.高中英语语法单选题及答案5.修改病句(题目、答案)6.短文言文题目及答案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桓南郡》题目及答案8.文言文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世说新语》题目及答案将下列陈述句分别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反问句:双重否定句: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

1.缩句的题目以及答案

2.教子文言文题目及答案

3.求修改病句的题目及答案,不要选择题。谢谢!

4.高中英语语法单选题及答案

5.修改病句(题目、答案)

6.短文言文题目及答案

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桓南郡》题目及答案

8.文言文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世说新语》题目及答案

句子训练的题目_句子题目及答案

将下列陈述句分别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

3\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反问句:

双重否定句:

将下列句子改为直接引语

1\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问我怎么不去看书.

改:

2\小明对爸爸说明天他要去姥姥家.

改:

将下列句子改为间接转述

1\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改:

2\"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改:

最佳答案:1、A、反问句:难道说舞台对我没有吸引力?

B、双重否定句:不能说舞台对我没有吸引力。

2、A、反问句:《蒙娜丽莎》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B、双重否定句:不能说《蒙娜丽莎》不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3、A、反问句: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 了不起的奇迹?

B、双重否定句: 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不能说这不是了不起的奇迹。

4、将下列句子改为直接引语

1)、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问:“你怎么不去看书?”

2)、小明对爸爸说:“明天我要去姥姥家。”

5、将下列句子改为间接转述

1)、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她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我。

2)、伯父摸了摸他的鼻子,笑着说,他小的时候,鼻子跟我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缩句的题目以及答案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小题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但饮一杯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木偶于堂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 :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

  小题3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不超过4个字)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只 ②树立(竖立)

  小题2: 怕事情烦重而(就)不做,(难道)不是辜负国家吗?

  小题3: 廉政(廉洁)(1分) 勤政(务实,做实事)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这两个词语在课内就能找到相应的词语解释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亭亭净植,虽是课外解释,但出自课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此句翻译要注意举的解释,这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语。

  小题3 :试题分析:从文中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体现出为官要做实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写出为官应廉洁。

教子文言文题目及答案

1.燕子停在电线竿上,像一个个音符。缩句:燕子像音符。

2.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缩句:目光望着天安门。

3.周总理关心作家何其芳同志。缩句:总理关心同志。

4.比赛后,获奖的运动员兴奋得满街跑。缩句:运动员跑。

5.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缩句:发现是结果。

6.他喝了一袋牛奶,吃了二只包子上学去了。缩句:他上学去了。

7.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缩句:邱少云一动不动。

8.“老人心想,这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缩句:老人想。

9.校园里的草地上有垂杨柳,十分阴凉。缩句:草地上有杨柳。

10.老师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缩句:师生热泪盈眶。

求修改病句的题目及答案,不要选择题。谢谢!

1. 文言文《教子》的练习

教子 原文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译文: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答案补充 翻译: 大司马王僧辨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辨在湓城驻守时,是统率三千人的将领,年龄已过四十岁,但稍有不合意的言行,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所以王僧辨才能成就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华,被父亲娇宠,缺乏教养,他若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他父亲便在路上广为宣扬,一年到头都赞不绝口;但他若有一件事做错了,其父便想方设法为他遮掩粉饰,希望他自己能改正。待学士成年后,粗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最终因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死,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2. 《欧母教子》 文言文练习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陈谏议教子 文言文阅读答案

提问者纳2012-08-28 19:55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试题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驭:驾驭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C.汝为贵臣:你 D.而偿其直:直接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3.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参考答案

1. D

2. D(警告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

3. B

(2011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还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仁人之风。

简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坑害别人。做事要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处事要像陈谏议一样淳朴,忠信,宽容,宽宏大量,做事要考虑后果,不能欺骗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孟母断织教子文言文答案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 *** 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5. 文言文训子教子内容及解释

一个人做事要胆大,有魄力,但考虑事情又要心细、周密;用智要圆通灵活,但行为要端正大方.大的志向没有才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

是不成的.读书并不是能记能背,而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身实践.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展露才能就任丞相,淮阴的韩信一被重用就拜为大将,他

们果然都是盖世雄才,这都是平时善于学习的结果.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读书应当知道这些.不然的话,世上能读书、能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不善于做人的人就太

多了

6. 曾子教子 文言文解释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母亲就哄她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我不过跟儿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很幼稚,处处向父母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父母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因此,这不是教育孩子诚实的方法啊。”于是就把猪杀了,煮给儿子吃。

高中英语语法单选题及答案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换“;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修改病句(题目、答案)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高中英语语法是最难的知识,迟迟无法攻克高中英语语法这个难关。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高中英语语法单选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英语语法单选题

 0001 The headmaster hurried to the concert hall only _________ the speaker_______.

 译文 校长匆匆来到音乐大厅,结果发现演讲者早已走了。

 A. to find; left B. to find; gone

 C. finding; left D. finding; gone

 答案及简析 B。 不定式表结果时,常指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二个考察点是find+宾语+形容词(补语),表状态。

 0002 ―I failed again. I wish I _________ harder.?―But you _________.

 译文 ――我又失败了。我真该努力学习。――但是你没有哇。

 A. had worked; hadn?t B. worked; don?t

 C. had worked; didn?t D. worked; didn?t

 答案及简析 C。 第一空表达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愿望,所以用过去完成时态表虚拟语气。第二空说明过去的事实,用一般过去时态。

 0003 ―Why not go out for a walk before breakfast? ―Oh,yes. _________ is my forite time of day.

 译文 ――早饭前你为什么不出去散步呢? ――嗯。是的。那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光。

 A. In the early morning B. Early morning

 C. The early of morning D. The early morning that

 答案及简析 B。 空处缺少一主语,而非状语。

 0004 It was not until liberation that _________ to his hometown.

 译文 直到解放他才回到家乡。

 A. did he return B. was he returned

 C. he did return D. he returned

 答案及简析 D。 此句为强调结构: It is/was?that?强调之前的句子为: He didn?t returnedto his hometown until liberation.要注意not?until?句型变成强调句后的not的位置

 0005 ―I?d like a pen which _________ well.―Will this one _________?

 译文 ――我很想又一只好写的笔。 ――这只笔如何?

 A. writes; do B. writes; work

 C. is written; do D. is written;work

 答案及简析 A。 此处write作不及物动词,表事物的性质,类似词: sell,wash等。第二句用do来代替上句的write well。

 0006 --Can you finish the writing on time?  --_________.?

 译文 -- 你能按时完成你的协作么?  --没问题。

 A. Never mind B. With pleasure

 C. No problem D. All right

 答案及简析 C。 No problem表示"没问题"

 0007 --When _______ we meet again?  --_______ it any time you like.

 译文 -- 我们什么时候再相聚? --你喜欢何时见面都可以。

 A. will; Do B. will; Make

 C. shall; Do D. shall; Make

 答案及简析 D。 "完全可以"。其他不合题意。

 0008 Look! There are lots of ________ birds flying over the trees.

 译文 看!树上有许多好看的红色小鸟。

 A. funny red little B. funny little red

 C. little funny red D. little red funny

 答案及简析 B。 shall用于第一

 0009 They couldn?t eat in a restaurant because ______ of them had _______ money on them.

 译文 他们不可能在餐厅吃饭,因为谁都没带钱。

 A. all; no B. any; no

 C. none; any D. no one; any

 答案及简析 C。 三人称,在问句中表示征求对方意见。

 0010 --Shall we meet right now?--Sorry. I?m too busy to _______ for the moment.

 译文 --我们可以马上见面吗?   --对不起,此刻我忙得抽不开身。

 A. get through B. get away

 C. get off D. get together

 答案及简析 B。 只要你记住"限数描大形,新色国材名"这句话,此题就迎刃而解。

语法单选题解题技巧

 第一招:还原法

 高考命题常以复杂的句型来增加考题的难度,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面对这种题型,考生要能透过复杂的语言环境,结合语法结构,还原出?庐山真面目?。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答案就会一目了然。这种结构常为:1)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2)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3)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4)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5)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1. 将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例1: Is this school_______ you visited last month?

 A. one B. the oneC. that D. what

 指点迷津 这是一个一般疑问句,如果不用还原法考生会误把this school分析成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反而掉进C项that这个陷进。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This school isyou visited last month,考生就可以看出这个定语从句缺少先行词the one和引导词that / which。the one 特指this school, that / which作宾语可以省略。因此答案是B项the one。

 2. 将强调句还原为陈述句

 例1: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_______we worked.(2007年山东卷)

 A. that B. thereC. which D. where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强调句型,强调地点状语on the farm。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It was on the farm where we worked that I got to know her,考生就可以看出on the farm后where引导了一个定语从句,且省略了that I got to know her这一结构,因此答案是D项where。

 3. 将感叹句还原为陈述句

 典型考题different life today is_______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

 A. How; from B. What a; fromC. What; from D. How; with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感叹句,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Life today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was 30 years ago.再变为感叹句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A项。但是如果本题不用还原法而直接选择则会很容易掉进陷阱B,错选成What a; from。

 4. 将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

 5. 将被动语态还原为主动语态

 第二招:添加法

 高考命题常使用省略句使考生不易看清句子的结构。对于这类试题,可恢复被省略的成分,使句子的结构变得明朗,进而选择出合适的答案。

 第三招:分隔法

 分隔法是用各类短语、各种从句或谓语动词将两个原来在语法关系上甚为密切的句子成分隔开,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考生对句子的理解难度。这种方法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命题中很多,考生答题时可用画括号的方法直接确定前面的先行词或中心词。

 第四招:化简法

 高考命题为了增加句子的难度,命题人常将起干扰作用的定语从句、介词短语或插入语混在句子中,有意给学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

 第五招:突破定势法

 高考命题人常利用考生熟悉已久的句型结构、固定搭配或者母语为?诱饵?给考生造成象,考生因为思维定势负迁移的影响,而忽略了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或情境,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结果掉进了陷阱。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或者句意,以免掉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1,培养兴趣,勤奋刻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开始可以起点低一点,进度慢一点,巩固多一点,这样就可以收获多一点,兴趣浓一点。现在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高中学生产生了贪图安逸,追求享乐的倾向。于是想走捷径,甚至迷信一些商业广告。其实,每一个学习上成功的学生都是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的,单凭小聪明、临时突击是学不好功课的。要点滴积累,不要急于求成。记住:Rome is not made in one day,急于求成就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或者一事无成的结果。急于求成往往表现为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做会给自己很大压力,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失去学英语的兴趣。

 2,自主学习,善借他力。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初中时,总是靠老师、家长督促才不得不学。到了高中以后,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的也更加明确。知道自己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四处出击,临时应付。

 3,听力模仿,敢于表达。

 加强语音训练。要借助录音机、复读机,模仿语音语调,利用早读时间大声朗读甚至背诵。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要知道树立信心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要勇于犯错,才能提高。坚持每天听英语半小时,可以适当做些听力练习。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调整听力材料的难度。尽量多渠道、多方位地练习听,目的是练?耳感?。既要精听,更要泛听,两者相结合。说英语一不要怕犯错误,二不要怕别人笑话。要争取一切机会讲英语,和外国人讲,和同学讲,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和自己讲甚至对着桌子讲。

 4,常规学习、层层落实。

 认真对待学习中的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和习题纠错。课前预习要自觉,要力争自己读懂、学会教师将要讲的东西,并发现自己不甚明白的地方。有条件的话,还应自己翻查资料,攻克难点。上课要积极参与活动,听讲要学会抓重点,笔记要记下关键有用的东西。课后复习要及时,可用回想法,并善于概括集中。作业不但要完成,还要从所完成的作业中总结审题、解题的规律。最后一环是习题纠错,最好是备一个纠错本,建立错题集,定期回顾,各个击破。

 5,大量练习、及时总结。

 英语与其说是学会的,不如说是练会的。做练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往往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应试的需要。平时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要做配套巩固练习,每学一个语法项目,就要做专项训练,在练习中使学到的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另外,练习中要揣摩规律,要学会总结,善于模仿,了解背景知识,分辨语言应用环境。

 6,积累词汇、抓好阅读。

短文言文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2008-09-28 10:30:15)

标签:分析 高考 教育 语文 语言 专题 病句 杂谈 分类:病句解析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专题例析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与分析,有了这种能力才可能对病句进行修改。“正确使用词语”一条已有涉及;《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1 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

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4)缺宾语

例如: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赘余

(1)堆砌

例如:

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例如: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例如: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例如: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

①多年来曾被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

①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

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换“;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

例如:

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事的创作方法”。)

5 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范围不清

例如: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例如: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参考资料

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桓南郡》题目及答案

1. 求六篇文言文+题目+答案 越短越好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一、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 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二、1 ①窃:偷偷地; ②辄:就; 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④恬:坦然; 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 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1 ①自:从。

②是:这。 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

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 记述; 议论。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

2. 求几篇短的文言文及相关练习和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其真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

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二)(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子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1)。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子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2).今贼适疲于西,又务子东,兵法乘劳,此进趋(3)之时也。(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释: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

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填空答问:这两段文字都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____与______;文中的“先帝”指,“陛下”指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①夙夜忧叹: 。

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甲文: 。

乙文: 。4.申、乙两段文字都紧扣“诸葛亮上《出师表》”这一中心,写出了哪两层意思?请分层概括回答:① 。

② 。(三)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1)蹊:践踏。

(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依僧寺以居 无从致书以观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恃卫之臣不懈于内C. 暮归,亡其牛 其真耶D.录为弟子.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A.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B.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②急.:要紧。1.解释加点的词。

①可以有得:②其义自见:③自晓其文: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为(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

(五)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3. 急需短小的文言文10篇,要求有翻译,有题目,并且还有题目的答案

题目没有,古文有几个,(*^__^*) 嘻嘻……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语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

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译 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

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善呼者[原文]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译文]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门客说:“没什么能力的人不能跟我们一块出门”。一天,有个穿褐衣的人找上了门,对他说:“我嗓门大!”于是公孙龙问他的门客:“你们中间有大嗓门麽?”下面回答说没有。

于是公孙龙就把这个大嗓门的人收做门客。过了几天,公孙龙要去游说燕王,不料走到河边这边的岸上没有船,于是他让大嗓门往对岸喊话要船,就喊了一下,那边就有船家听到开船过来了歧 路 亡 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有一个担忧自己田里的禾苗总不长,就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对佳人说:“今天我可累坏了,是为了帮禾苗长高。”

他的赶紧走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都干枯了。何待来年[原文]今有人。

曰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提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译文]现在有一个人,天天都偷邻居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道人的行为。” 他说:“好吧,我以后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

既然知道不对,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亡羊补牢[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

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

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庶人章第六[原文]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古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译文]平民的孝道,除了利用天时和地利之外,还要保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名誉,节约用钱,以孝。

4. 《人类水现状》阅读题答案

1、yǎn.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自我调节能力差. 3、人类水现状.逻辑顺序. 4、列数据、作比较(或:举例子). 5、①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不相匹配,生态相对脆弱).②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可利用量不大).③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水占有量越来越小. 6、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水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供需失衡的结果). 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文言文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世说新语》题目及答案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注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甚以为忿 ( ) (2)家人咸以惊骇 ( )

 (3)云是变怪 ( ) (4)果如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1)很、十分 (2)都 (3)说 (4)果真 、果然

 小题2(2分)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

 小题3(2分)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心狠手辣”也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甚可以联系《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中“甚”的翻译,很、非常、十分的意思。咸可以联系到《桃花源记》“咸来问讯”咸是都的意思。云可以联系到《桃花源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的云,是说的意思。果可以联系到《童趣》“果如鹤唳云端”,果然,果真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字等。解释课外文言词语,还要学会联想迁移,在课内有没有学过。

 小题2试题分析:这一句是一个判断句,要翻译出判断句式。“致”是“引来”的意思,“当”是“应当”,戏是开玩笑,耳是罢了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小题3试题分析:找到写桓南郡的语句:“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从中概括出,“每不如,甚以为忿”说明他心胸狭窄,“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说明他为人比较凶狠毒辣。

 考点: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世说新语》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注)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选自《世说新语》)

(注)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字。

(1)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_____________

(2)元帝异之 异_____________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___________,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热水;(2)对……感到惊奇

2、C

3、(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4、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聪慧

译文:

孔子到东文去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距离人近,而中午时距离人远。”

一 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了中午就小得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 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等到了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近处的热而远处的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 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