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_李清照诗词佳句

ysladmin 2024-08-09 人已围观

简介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_李清照诗词佳句       作为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1.李清照的诗词2.

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_李清照诗词佳句

       作为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李清照的诗词

2.关于李清照故事和诗句

3.关于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4.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词

5.最美诗词赏析:李清照的寂寞锁清秋

6.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_李清照诗词佳句

李清照的诗词

       李清照的诗词

       1、最清新雅致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成名之作。据说此作一出,汴京文士莫不“击节叹赏”。暮春时节,喝醉了酒的李清照依然惦记着园子里的花,她忙问侍女:海棠怎样。侍女回复:海棠依旧。而李清照却摇摇头: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最俏皮的爱情词:《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_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据说,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相遇时所写。一个女子正在院中荡着秋千,衣衫都被香汗浸湿,她歇下来,懒懒地整着双手。忽然,见有客人进来,她忙起身避走,鞋子也掉了,头钗也掉了。

       可是,她还是想看看来人长什么样子,于是,佯装回头闻着青梅,却拿眼睛瞟着来人。多么俏皮的女子,多么可爱的遇见。

       3、最唯美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李清照的名作,有人评价:每一句都美到极致。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其中的名句,历来为人传唱。

       4、最慷慨的诗:《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李清照最悲愤、最慷慨的诗作。

       写下此词时,北宋王朝在北边金国的进攻下,已经灭亡,太平生活了半生的李清照国破家亡,漂泊流离的李清照辗转来到南方。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剧,统治者不思收复故土,只知逃亡,李清照悲愤之下,写下这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破空而来,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最令人伤怀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婚后,赵明诚曾远游在外,这一个重阳节,李清照孤独难耐,思念油生,于是写下此词。这一天,从早到晚,都是愁云满布。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强打起精神饮酒赏菊,李清照感叹: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关于李清照故事和诗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人与丈夫赵德甫离别之后的别情词作。原文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藕花之简称,荷花亦称藕花。此句似倒装,即下文“兰舟”的形容语。船上盖亦有枕簟的铺设。若释为一般的室内光景,则下文“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即颇觉突兀。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2)“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4)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雁之关于书信有两意思:一是雁足捎书;一是群雁的行列,在空中排成字形。这句用第一义,次句改用第二义接。

       (5)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雁点青天字一行。”夏宝松断句:“雁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

       (6)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此句即承上“红藕香残”“兰舟”来。

       (7)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作品简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德甫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而后其父李格非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北宋齐州济南(今山东济南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李清照的作品丰富,涉及诗、词、文等类型。《宋史·艺文志》里收录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明代陈第编写的《世善堂藏书目录》里则收录了《李易安集》十二卷。限于历史流转,其词在各历史时期,被收录量不一。南宋时期编撰的《乐府雅词》中,设有《李易安词》,共收录李清照的词二十三首;在明末毛晋汲古阁刊出的《漱玉词》中,则仅收录有李清照的词十七首;到了晚清,王鹏运四印斋刊本的《漱玉词》一卷中,收录有五十首;而在近代,赵万里的辑本《漱玉词》一卷中,共收录了六十首词(其中有十七首作为附录);在现代,由中华书局所编的《李清照集》中,共收录词七十八首(其中存疑三十五首)、诗十五首、文三篇,此外,还有《打马图经》暨赋、序若干篇。

关于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1.关于李清照的故事,和名句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丈夫出远门回来,李清照做了几道可口的好菜与久别的丈夫共进晚餐,欢聚饮酒;当酒喝到恰到好处之时,夫妻情感不断升华,俗话说“久别胜新婚”,这时赵明诚再也控制不住对妻子的感情与渴望,抱着娇妻就上了床共度男女风雨之情,(“雨疏风骤”应指男女风雨之情). 尽欢之后因为体乏没能再接着去喝剩下的酒,便昏沉的睡去。(浓睡不消残酒) 第二天一早赵明诚醒来见妻子正在卷窗帘,便和妻子开玩笑的问道:“昨天感觉(玩的)好吗?(试问卷帘人)李清照笑着答道:“没什么感觉呀”(却道海棠依旧。这里的“海棠”应指妇女性器官,如:《封神演义》中就有“鸳鸯枕上漫飘芳脂奇香,翡翠衾中初试海棠新血……”之说)赵明诚和他的妻子开玩笑地说:“你知道什么呀,你知道什么呀,应该是你胖了我瘦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国自古有男红女绿之说)

2.关于李清照的诗、故事、介绍等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最话音重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3.关于李清照的故事,和名句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

        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

        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

        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经典名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名言解说人杰:出类拔萃的人物。意思是: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 生平简介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的《声声慢》就创作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具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

        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

        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消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

        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

4.关于李清照的诗、故事、介绍等

        《中国历代名女》——一代词人李清照 一对描金彩绘龙凤喜烛,插在修长的美人型烛奴上,它的光焰欢快地跳跃着。

        两盏垂着金色流苏的八角薄纱大红宫灯,悬在屋中央,把洞房四壁映成了一片绯红。新人静地坐在妆台前,绣红的大红盖头把她和周围的一切隔开了,眼前只是一片红色的神秘的朦胧。

        新娘名叫李清照,是宋徽宗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就要为人之妇了,她不由想到,十八年恬静的闺阁生活,一晃眼就过去了。

        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吐属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

        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她对前朝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两大画派都十分酷爱,也常常研朱挥毫,作几幅翎毛花卉。她通音律,早在儿时就已学会抚琴;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芹入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现在她就要成为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媳,青年大学生赵明诚的妻子,她不由感慨系之。

        正是冬天,一个丫环特地送来一枝梅花,拜过天地,喝过交杯酒,她和赵明诚入了洞房。 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

        晃眼婚后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李清照对于金石学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帮助丈夫考证、鉴别。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愈来愈深,赵明诚在大学读书,每月朔、望才能请回来,尽管同在一个汴京城中,李清照仍觉得如隔迢迢云汉,半月一次的相逢,也当做一年一度的七夕。

        这天是上元佳节,正好也是赵明诚回家的日子,赵明诚刚在书房中坐定,丫环来报,有一位大学来的青年公子求见。当那公子走进书房,但见他头戴绣花儒巾,身着湖色棉袍,足登粉底缎靴,眉清目秀,风度翩翩。

        赵明诚连忙起坐,动问尊姓大名。那书生举止潇洒,还了一揖,答道:“小生与兄素有同窗之谊。

        半月不见,吾兄为何如此健忘?”赵明诚醒过神来,不觉哈哈大笑,一把扯过女扮男装的妻子。吃过午饭后,男装的李清照带着丫环,随着赵明诚穿街过巷,来到全城的中心大相国寺。

        游过了大相国寺,蜇进一家外灶内堂的小吃铺里,赵明诚专拣那市井之人惯吃而李清照见也没有见过的小吃,让李清照都尝一点,然后又在流浪艺人的担子上买了些小泥人之类的玩物。大家闺秀出身的李清照第一次走上街头,自然是格外新奇,格外快活。

        岁月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过去了。 不料,赵挺之与李格非都因得罪权臣蔡京而罢官,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

        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后,更加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研究,家中原有的一点积蓄,除了衣食所需之外,几乎全用于搜求书画古器。前几年赵明诚刚出仕时,就对李清照说过:“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

        李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志趣,把他这种爱好,比作杜预的“左传”癖和王维的“书画”癖,李清照千方百计宿减衣食的支出,自己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而每得一帖罕见的古书、名画或彝鼎金石,夫妇二人便共同校勘、鉴赏、整集签题,指摘暇疵,其乐融融李清照在史事上的博闻强记,甚至超过赵明诚,令赵明诚赞叹不已,欢喜不已。 有时夫妻俩也谈论诗文。

        一天,赵明诚说道:“我就喜欢你那些‘惊起一滩鸥鸳’,‘夹衫乍著心情好’,‘梨花犹谢恐难禁’一类句子,仿佛不经意为之,可是我苦苦寻思,却总也想不到,道不出。若刻意斧凿,反倒弄巧成拙。”

        李清照说道:“我幼年弄笔之初,常听父亲说:‘文不可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且晋人能文者多矣,至刘怜《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字字如肝肺出,遂高步晋人之上,其诚著也。

        ’古人云:言为心声。乐府诗词并著,讲究词随意发,情景交融。

        或吟或唱,均可使人心动情随。若刻意雕琢,工求纤丽,就味同嚼蜡了。”

        接着两人又讨论起本朝的词家柳永、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认为柳永词的缺点是:多写风尘浪子,词语尘下。

        苏轼的词是:只可称为句读不茸之诗,却不可称之为词,是念得唱不得的。王安石、曾巩的词则更是读也读不得。

        光阴荏苒,在一个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赵明诚得到友人刘跋的书信,约他到泰山访古,李清照无法随他一起去泰山,就帮丈丰打点行囊,备下菜食,为丈夫饯行,席上李清照在一幅锦帕上写下了为赵明诚送别的一阕《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赵明诚读了此词,就把登泰山、访古碑的心思,减去一半;人虽离家愈来愈远,心却愈来愈近,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二十六年了,二十六年来,政局一直处在急剧的变化和动荡之中。

        宋徽宗是一个有艺术才华的皇帝,除了笃信道教外,还擅长书、画、乐、舞,喜欢醇酒、美人。精神上的奢靡,必须有物质上的奢靡作后盾,于是蔡京。

5.求关于李清照所作诗词及生前事迹

        李清照画像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6.关于李清照的诗、故事、介绍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 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最话音重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7.李清照诗词故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关于李清照的诗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词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词牌名。初见于毛滂《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词牌取义于此。双调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曲牌名。北曲入黄钟吕,共八句,前五句系词牌的上阕,略有变化。一般用作黄钟套曲的第一曲。

       本词为节令抒怀之作。时逢重阳,作者通过独守闺房,寂寞抒怀,及把酒黄昏,赏花东篱等诸多真实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于佳节思亲的人之常情。然而也是这最为生活化的描写,造就了千古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花拟人,以景托情,情真意切,意趣峰奇,思意绝美,为后世所赞。

       集评: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易安作也(《琅寰记》卷中引《外传》)。

       写景贵淡远有神,勿堕而奇情;言情贵蕴藉,勿浸而*亵。“晓风残月”、“衰莫微云”,写景之善者也;“红雨飞愁”、“黄花比瘦”,言情之善者也(《论词随笔》)。

       词之用字,务在精择:腐者、哑者、笨者、弱者、粗俗者、生硬者、词中所未经见者,皆不可用,而叶韵字尤宜留意。古人名句,末字必清隽响亮,如“人比黄花瘦”之“瘦”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之“闹”字,皆是,然有同此字而用之善不善,则存乎其人之意与笔(《论词随毛》)。

       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云韶集》)。

       此阕为李易安早期代表词作之一。以“重阳”为题,抒节令思亲之情。

       首先我们看到,这道词写的是重阳,既为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之时令,白昼应是越来越短,这里首句却是“薄雾浓云愁永昼”,何来“永昼”之说?显然这是作者自身的一种心理感知,于心理上说,时间对于快乐与痛苦的心境是分别具有相对意义的,乐而忘时,愁而步艰。作者正是对“薄雾浓云”特别敏感,以心愁之,心绪凝结,不得舒畅,当然就自以为是“永昼”之愁了。而这一切皆源于两地分别的相思之苦。

       “瑞脑销金兽”,瑞脑,即龙脑,瑞龙脑,一种名贵的香料,金兽者,指兽形的香炉。“淡烟炉中起,袅袅浮清室”作者感怀之时,枯座房中,对着“金兽”出神。炉上轻烟正如心头情思,悠悠无尽。瑞脑虽有尽时,时光亦有老时,唯孤寂苦闷之情思难了难终,有之增而无之减,更勿言排遣。

       首两句,一句言外,一句言内。云烟雾气相溶相合,情景相交,整篇词作就在这种阴郁迷离的氛围中铺展开来。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虽是夜晚,却又是辗转反侧,不能成眠,秋意寒思透过帷帐侵入不眠人肌肤。好一句“凉初透”,秋寒、心冷,字字点睛,意气满纸。重阳日,本为赏菊登高之佳节,当是味意盎然。无奈何,亲人不在身旁,一个“又”字惶恐、忧怨、无奈,道尽心中离愁别恨。

       “东篱把酒黄昏后”,“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中“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之意,悠然自在,超脱化外。而作者酒在饮,花在赏,却是应景聊复,借酒浇愁之态,奈何愁上添愁,更对日落昏老的苍凉暮景。怎不惹人伤怀悲愁。

       北宋诗人林逋咏梅名句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里以暗香指梅花。而易安词中“有暗香盈香”的“暗香”代指菊花,菊花经霜不落,傲骨迎风,风格近梅花,指标作者意趣脱俗,胸怀高洁。

       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全篇高潮,“莫道不销魂”破空而出,道破多少含之无露的情感,是人性无可压抑的真实情感的爆发。用江郎《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销魂”二字,点出种种愁苦皆源自离别之痛。用于尾句,如灯启航、如钟醒目。尾句双重否定的语气仿佛不是出自词中女主人公之口,倒更像是在旁为之动情感伤的第三者。这种书写作角度的改变,正是易安行文大胆出奇、峰峦突起的独特魅力。作者超越了词中的那个小我,对自满怀同情,以“莫道不销魂”感慨之。更指点读者“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作者的情感通过第三者语气的渲泄,这种自我反观,将愁苦对象具体对象化,加以观照和呤味。可谓情境深沉,掠人心魄。

       宋词人程垓《摊破江城子》曾将人与梅花比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似有神韵。唐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于菊”易安之“人比黄花瘦”似更胜一筹。

最美诗词赏析:李清照的寂寞锁清秋

       李清照最好的十首诗词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一首代表作,景、物、人、酒,连成一气,充分体现出了待字闺中的李清照的那份洒脱与不羁。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样是少女时代的作品,同样和酒有关,喝酒加游玩,看来大才女从小就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她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乖乖女。

       3、《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再大方的女孩子也有害羞的时候,李清照害起羞来却是另有一番风味。看到心目中的男神来访,躲避不及,临走还不忘深情回眸,却被她说成闻到一鼻子青梅的芬芳,多么有少女的那一份纯真和浪漫啊。

       4、《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新婚燕尔,李清照的娇羞真能让所有男儿心里融化掉。在丈夫赵明诚面前,李清照竟和花吃起了醋,害怕花夺去了自己的光彩,硬要赵明诚评评到底哪个更漂亮。也只有才女,才有这样的琴操。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评选的,这是李清照婚后和赵明诚分别时写下的感怀词。能把思念写得如此诗情画意和柔情万种的,还有谁能超得过李清照?

       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还是思念丈夫,同样的主题,却被李清照演绎出了不同的经典,一句“人比黄花瘦”,让人看得心碎了一地。

       7、《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这首词的时候,李清照已经遭遇了靖康之耻,衣冠南渡,以及赵明诚的因病去世,遭受多重打击的李清照此时一个人孤苦伶仃。其它还好,没有爱情滋润的李清照纵使在诗词方面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奈何余生怎生得过?“怎一个愁字了得?”

       8、《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晚年,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再次展现出她高超的文学功底和思维跨度,只怕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舟,也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此时,陪伴李清照的,只有那冰冷的诗词。

       9、《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诗很少,但她每一首诗都胜过很多诗人千万首,这首绝句怎样?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这首绝句足以羞煞当时屈膝求和的大宋男儿汉,李清照女中豪杰的一面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你还觉得她是一个弱女子吗?

       10、《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南宋朝廷的所作所为都看在大宋子民的眼里,到底是战是和?李清照的这首诗给出了答案:只要眼前得过且过,哪管后人能否守住江山呢?事实证明:确实没守住。

       一个民女的疾首呐喊,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强烈不满。有了这首诗,我们还争什么秦桧和岳飞到底谁对谁错呢?要知道:秦桧还是李清照的表妹夫(亲的)。

       一个伟大的诗(词)人,最重要的不在他的诗词华丽,而在他的思想境界,到底有多高。李清照能这么伟大,就在于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古代杰出女性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我爱,李清照,就像爱苏东坡一样!

李清照《一剪梅》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词。句中写闺思别愁的深重和纷纭难理之状。这里将“一寸”与“千缕”对举,两相比较来突出主人公的愁情深婉绵长,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妇女幽居深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

        李清照《声声慢》词。像这样凄苦寂凉的情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所能完全包容的呢?形容百般寂苦,万点哀怨,忧愁到了极点。

        李清照《一剪梅》词。这份相思情意,实在是太深太浓了,没有办法把它消除,才下了眉头,却又不断地涌上心头。这两句词描写情愁深浓,挥不掉、抛不开,好不容易才得以舒展一下眉头,心头却又开始烦忧苦痛了,质朴的几句词,把作者送别丈夫时的万般深情一现无遗。

        李清照《一剪梅》词。花儿无声无息地飘落,水在默默地东流;同是一样的相思,各在一处暗自悲愁。以花飘。水流比喻相思之情,可见相思之甚、之久。

        李清照《醉花阴》词。不要说人不会魂散神离;西风卷起竹帘之后,你可曾看见那枯萎的菊花?我的容颜憔悴得比菊花还要黄瘦!几句词把相思之情写得感人至深。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对即将离己远去的丈夫诉说,却又怕引起自己更多的忧愁,给丈夫增加旅途的烦恼,只好作罢。三句词表现了女词人送别丈夫时痛苦幽怨的情怀。

        李清照《武陵春》词。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刚要说点什么,泪水却先夺眶而出。两句词写睹物思人的感伤,情真意切。

        李清照《武陵春》词。原想在江上泛舟寄情,却怕双溪中的舴艋小舟,载不动我内心许多的深愁。这两句词描写情愁的深重,竟连舴艋舟都负荷不住,那么人的心灵又怎能承受如此深的愁呢?描写情愁的名句,后人常用这两句词,来形容内心无限的愁苦。

        李清照《如梦令》词。晚春的风雨常常是疾风里挟着疏落的雨点,来势很猛。酒后酣睡中的主人公也曾被唤醒。可是,酒意尚未全消。而诗人关心外面风雨的变化,正是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的流露。

        李清照《如梦令》词。原词是描写春日深闺的寂寞情怀,情思幽渺,感怀无限。“应是绿肥红瘦”一词中,以花来比拟人,含有一种年华消逝、青春不再的伤感。

       1、原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译文

       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3、赏析

       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

       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与其他词人一些词句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冯延巳《三台令》“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晏殊《诉衷情》“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秦观《减字木兰花》“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以及郑文妻孙氏《忆秦娥》“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此外还有唐人李益的一首七绝诗与此词也很相似,诗题为《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诗与词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是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

       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相对于范句,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

       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此词的艺术魅力,也主要在于此。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百度百科-李清照

       好了,今天关于“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李清照诗词名句赏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