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句子中间可以用顿号吗_句子之间可以用顿号吗
tamoadmin 2024-09-08 人已围观
简介1.中文,像并列的结构相同的句子,什么时候用逗号隔开,什么时候用顿号隔开?2.在语文的标点使用中:三种事物(或以上),之间的停顿什么情况用逗号?什么情况用顿号?3.在中文句子中,何时应该使用双引号和顿号?4.用顿号还是用逗号?顿号错误用法及举例如下:1、用顿号分隔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橘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逗号来分隔并列的词语,而不是顿号。2、在表示概数的词语之间使用
1.中文,像并列的结构相同的句子,什么时候用逗号隔开,什么时候用顿号隔开?
2.在语文的标点使用中:三种事物(或以上),之间的停顿什么情况用逗号?什么情况用顿号?
3.在中文句子中,何时应该使用双引号和顿号?
4.用顿号还是用逗号?
顿号错误用法及举例如下:
1、用顿号分隔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橘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逗号来分隔并列的词语,而不是顿号。
2、在表示概数的词语之间使用顿号。例如:他读了、大概、五本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删除顿号,因为概数之间不需要使用标点符号。
3、在句子中没有逗号而直接使用顿号。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使用逗号将句子分隔开,然后再使用顿号分隔词语。
4、在并列词语中已有连词时使用顿号。例如:他喜欢读书、也喜欢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删除顿号,因为连词已经表示了并列关系。
5、在句子中间使用顿号来表示短暂的停顿。例如:我、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逗号来代替顿号,以表示句子的完整意思。
顿号的作用:
1、用于分隔并列的词、短语、分句等:在书面语中,顿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短语和分句。在列举事物或表示并列关系时,可以用顿号分隔不同的项。例如: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橘子。这句话中,苹果、香蕉和橘子之间使用了顿号,表示这些食物是并列的关系。
2、表示次序:在列举事物或表示次序时,可以用顿号表示次序。例如:第一、我们要认真学习;第二、我们要努力工作。这句话中,第一和第二之间使用了顿号,表示这两个观点是按照次序排列的。
3、表示语气的停顿:在句子中,可以用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例如:我、很喜欢、这个城市。这句话中,我、很喜欢和这个城市之间使用了顿号,表示这些词语之间有语气的停顿。
4、用于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顿号也可以用于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例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国的三大古典。在书面语中,顿号可用于并列的修饰语之间,例如:这个女孩漂亮、聪明又善良。
中文,像并列的结构相同的句子,什么时候用逗号隔开,什么时候用顿号隔开?
逗号和顿号的使用区别如下:
1、顿号:
(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道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内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2、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2)句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呀”“啦”等语气助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4)用来分开句内各词语或表容示语气的停顿。
二者区别
1.并列词语之间,需要较大的停顿或并列词语都带有“啊”“啦”的语气词以及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是用逗号。
2.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
在语文的标点使用中:三种事物(或以上),之间的停顿什么情况用逗号?什么情况用顿号?
通俗地说,并列的句子之间用逗号,并列的词和短语之间用顿号,顿号的停顿比逗号短。
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顿号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
在中文句子中,何时应该使用双引号和顿号?
顿号与逗号的区别与用法
顿号的形式为“、”。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这句话中,“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前三种事物之间运用了顿号,后面与“长江”之间就只用连词“和”相连接。这是因为并列词语间并不一定都要用顿号,两项并列可以只用“和、与”等连词,多项并列中间可以用顿号,而最后两项常用“和、与”等连词,用了连词就不再用顿号。
特别要注意的是:顿号表示的一定是词语之间的停顿,不是句子之间的停顿。例如:(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2)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荠菜。(张洁《挖荠菜》)“桃树、杏树、雪蒿、马齿苋”等都是词,并列的词之间有了停顿,只能使用顿号。(3)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大自然的语言》)(4)年建成的三元桥,占地6公顷,含三条干道、三座钢筋混凝土桥、五座栈桥、八条地下人行通路。(刘宗明《北京立交桥》)其中“(1)桃树、杏树、梨树”;“(2)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3)桃花开、燕子来”;“(4)三条干道、三座钢筋混凝土桥、五座栈桥、八条地下人行通路”等都是短语,短语之间有了停顿,也只能使用顿号。
句子之间的停顿不能使用顿号。例如,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2、“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可不能忘本。(周立波《分马》)”
为什么“笑着,走着,拉车,拉磨,种地,打柴”之间使用逗号呢?因为它们都是句子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逗号是恰当的。就好像我们周周练中的最后一个写句子的题:有····有·····有·····如:公园里有丁香花,有兰花,还有菊花。这样就应当用逗号,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分句,如果改成:公园里有丁香花、兰花、菊花,还有牡丹花。花的名称之间就可以用顿号了,但是“还有”后面则是另一个分句,所以应当加上逗号。
再如:(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这两个句子都是复句,里面的分句之间使用了逗号。这个时候使用顿号就错了,因为“红的像火”、“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都是分句。(3)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朱自清《春》)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例如:“那个时候在延安,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谁没有使用过纺车呢?(吴伯箫《记一辆纺车》)”按理说,“干部、学员、战斗员”后面应该使用顿号,但是,作者为了把一项一项说得更清楚些,表示一种人、一种人不一样,所以使用了逗号,这是灵活的用法。
用顿号还是用逗号?
在中文句子中,双引号和顿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
首先,双引号主要用于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特定词语的强调、书名、**名、歌曲名等。例如:“他说:‘我明天会去北京。’”这里的“我明天会去北京。”就是直接引用的内容,需要用双引号标示出来。又如:“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里的“真正的英雄”是特定词语的强调,也需要用双引号标示。再如:“我正在看《红楼梦》。”这里的《红楼梦》是书名,需要用双引号标示。
其次,顿号主要用于列举并列的事物。例如:“我喜欢看书、听音乐、画画。”这里的看书、听音乐、画画就是并列的事物,需要用顿号分隔开来。顿号还可以用于列举数字,例如:“我有1、2、3个苹果。”这里的1、2、3就是并列的数字,也需要用顿号分隔开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双引号和顿号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例如,中文中的书名、**名、歌曲名等通常使用书名号而不是双引号;并列的事物如果已经使用了其他标点符号(如逗号),就不需要再用顿号进行分隔。
总的来说,双引号和顿号在中文句子中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特定词语的强调、并列的事物等,但使用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不能随意使用。
逗号(,)表示 句子内部 一般性的停顿,而顿号(、)表示 句子内部 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两者都应用于句子内部,而不能用作句子末尾,而顿号相比于逗号有其特殊性,只能用在并列词语之间,也就是在结构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字词或短语,非并列关系不能用顿号。例如,“、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等各个方面,都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便是用顿号表示其中“、诗歌、音乐、美术、舞蹈、曲艺”之间的并列关系。
虽然逗号也可以表示句内的并列关系,但在使用逗号表示并列关系时,与顿号有所区别。逗号在表示并列关系时,其停顿长于顿号。
还有扦插的各种树苗,果树中的桃树、杏树、梨树、无花果,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他的嫁接技术很好,靠接、枝接、劈接、芽接,没有他不会的,他只要接,准活。
(鲁钊《母亲的三句话》)
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
(茅盾《风景谈》)
在鲁钊的《母亲的三句话》中,“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这些并列词语在整个句子中较为紧密连贯,因而用顿号表示其并列关系。
而在茅盾的《风景谈》中,“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这些并列词语是句中表达的重点内容,需相较于顿号更长的停顿,因而用逗号表示停顿更为合适。
而在使用范围上, 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
筱燕秋走进门的时候更加严峻地阴着一张脸,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
(毕飞宇《青衣》)
从语法结构上讲“不吃,不喝,不洗,不说,一声不响地上床”,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属于分句,因而中间的停顿只能用逗号表示,而不能用顿号。
若是将“十六七岁”写成“十六、七岁”,这就成了“十六”与“七岁”并列,语义不通顺。又如,“晚上六七点钟”、“读了五六年了”,这些说话上并无停顿,若加上顿号,则导致其语义不通顺。
而表达:规律,次序,编次,依次论述,排列次序,时序季节的序次语,常用顿号。例如“一、二、三、四、五”。
如果在这其中加了词头,就得改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如果将给序次语加上括号,变成“(一)(二)(三)(四)(五)”,那顿号、逗号都不用加了。例如:
(一)若句调较舒缓些,宜用逗号;若句调急迫些或结构紧凑些时,宜用顿号。
(二)逗号相较于顿号,不仅可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还可表示分句间的停顿。
(三)相邻两个数字合起来表示一个约数时,语气上并无停顿,不能加顿号。
以上,若能从上述方面加入琢磨,可更为精准区分顿号与逗号的使用,欢迎简友们批评指正,查缺补漏。
参考资料:
王庆.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用法[M]. 北京: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兰宾汉. 新国标标点符号使用手册[M]. 上海:中华书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