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_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是几年级学的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2.初三升高一语文题目 划分下列句子成分3.语文句子成分分析4.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5.为什么语文教材要砍掉“划分句子成分”内容?6.怎么学会分析句子成分 急我们都知道,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同时,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接下来,我将详细的为您讲述“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并

1.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

2.初三升高一语文题目 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3.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4.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5.为什么语文教材要砍掉“划分句子成分”内容?

6.怎么学会分析句子成分 急

_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是几年级学的

我们都知道,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同时,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接下来,我将详细的为您讲述“语文句子成分划分”,并提供了一文“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希望您能够充分的了解语文的句子成分划分。本文章仅供从那靠,更多精彩内容尽在。

 语文句子成分划分教案范本(初中)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句子的含义

 2、能够掌握各句子的各个构成成分

 3、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概说

 1、 什么是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就是句子的组成成分,也就是单句的句法结构成分。因为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语调,所以当短语加上语调成为句子时,短语成分也就成为句子成分。

 2、两种析句法

 有两种基本的析句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一分为多,在一个平面上一次分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其中主语、谓语(有时包括宾语)是主干成分,其他是附加成分。 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是有系统、分层次组合起来的,这种方法把句法结构一分为二,分析出来的两个部分叫直接成分。然后不断层层二分,揭示语言中句子结构的层次性。

 3、句子成分概述

 主语是陈述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回答“怎么样”、“是什么”、“做什么”等问题,主谓之间用 || . 动语是支配关涉宾语的,宾语是被支配关涉的对象,动宾之间用 | . 中心语是被修饰、限制、补充的成分,有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分别用 = 、 ~、__表示。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状语是谓词性偏正短语中修饰、限制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补语是中补短语中补充中心语的成分,用< >表示。

 (二)主语

 谓语

 1、主语的构成 经常做主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代词、数词、重叠的量词等实词,以及定中短语、同位短语、的字短语等名词性短语。

 处所方位词语在句首可能是主语,也可能是状语,判断的标准:

 (1)作为陈述对象,是主语;否则是状语。

 (2)能移到句中的是状语,不能的是主语。

 (3)看句子类型,存现句中的处所词语是主语。

 主谓短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条件与谓词性词语做主语的条件相同。 副词、介词短语不能做主语。

 2、谓语的构成

 经常做谓语的是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以及动宾短语、连谓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等谓词性短语。 主谓短语做谓语形成主谓谓语句。

 3、主语的意义类型

 句子成分的意义类型是看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语义分析,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们主要是以位置关系判定主语的,主要分三种类型:

 (1)施事主语 施事主语是谓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构成“施-动”关系。大多数主语属于这种类型。

 (2)受事主语 受事主语是谓语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构成“受-动”关系。受事主语的句子是被动句,施事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用“被”,也可以不用。

 (3)非施受主语

 非施受主语既不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不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而是施受以外的其他语义关系的主语。分为两类:A、谓语中用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等;B、谓语中用动作动词,但主语表示动作涉及的工具、处所。

 (三)宾语 1、宾语的构成 宾语和主语的区别主要在于位置的不同,以动词来说,主语在动词前,而宾语在动词后。做主语的词语大都可以做宾语。

 经常充当宾语的是名词性词语(和主语相同)。 谓词性词语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做宾语。

 名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名宾,谓词性词语的宾语称为谓宾。名宾是常见的,因而要重点把握谓宾。名宾和谓宾对谓语动词有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名宾,或者带谓宾。

 能够带谓宾的动词有:

 (1)判断词“是”。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2)心理动词。如“喜欢、盼望、认为、觉得、讨厌、爱、恨、怕”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3)感知动词。如“知道、听见、感到、感觉、明白、看到”等,既可带名宾,也可带谓宾。

 (4)表示动作始终的动词。如“开始、进行、结束”,一般只能带谓宾。

 (5)表示对待、处理意义的动词。如“加以、给以、予以、给予、足以、难以、得以”等,只能带谓宾。

 (6)“于”类动词。如“勇于、敢于、善于、易于”等,只能带谓宾。

 2、宾语的意义类型

 宾语的意义类型和主语的意义类型相同,但常见的主语意义类型是施事主语,而宾语常见的意义类型是受事宾语。 (1)受事宾语

 这类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分为对象宾语和结果宾语。“买汽车”是对象宾语,“造汽车”是结果宾语。结果宾语表示的事物只有在动作完成之后才有。

 (2)施事宾语

 这类宾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主要出现在存现句和供宾句两种句型中。如“门口站着一个人”、“一间屋住四个人”。

 (3)非施受宾语

 非施受宾语是施事、受事以外的、或难于断定是施事还是受事的宾语,分两个小类: A、动词为动作动词,宾语表示该动作行为的处所、工具、目的、原因等,如“吃食堂”是处所宾语,“吃火锅”是工具宾语,“吃大款”是原因宾语。

 B、动词是非动作动词,如“是、有、像、当、算、在、姓、变成、成为、当作、成了”等,这些动词表示某种关系。

 主语和宾语的施事、受事关系一般表现为“施-受”(我看书),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多种关系,如“受-受”(土豆炖牛肉),“非--施”(外面来人了),“非-非”(他是学生),“施-非”(他吃火锅)。

 (四)定语 状语 补语

 1、定语的构成 定语的构成范围很广,几乎除副词、量词以外的所有实词,的字短语以外的所有短语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分为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描写性定语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限制性定语由形容词性词语以外的词语充当。

 一般认为,不存在纯描写性的定语,描写性定语常常兼具限制性,如“红衣服”同时也区别于别的衣服。

 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1)表示领属的词语;(2)表示指示或数量的词语;(3)表示性质、状态的词语。

 2、状语的构成 状语的构成:经常做状语的是副词、形容词、时间名词、助动词以及介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动量)等。 状语的语义:状语表示的语义主要有时间、处所、程度、范围、数量、肯定否定、情状、语气等。 状语的位置:一般为句中状语,在主语后、动词形容词前。也可以是句首状语。特殊情况下状语可以后置。多数状语既可以是句中状语,也可以是句首状语,而“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状语只能是句首状语。

 3、补语的类型 能够做补语的是形容词、动词、副词(很、极)、数量短语(动量)、联合短语(谓词性的)、状中短语、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等。

 补语的意义类型有:

 (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说破了嘴”。

 语义指向分析: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不同,试比较: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完了球、我们吃饱了饭--我们吃多了饭--我们吃完了饭。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 程度补语常由副词(很、极)、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谓词性短语、形容词充当,其中心语一般为形容词、心理动词。

 (3)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变化的趋向。

 趋向补语用趋向动词。

 其位置和用法比较灵活。

 (4)数量补语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或频率。

 数量补语由量词短语充当,有两种:表示动量的量词短语,如一次、一回;

 (2)表示时间量的量词短语(时段),如一年、一个月。

 数量补语的位置:动语后、谓语后或宾语后。

 (5)时间处所补语 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时间处所补语由介词短语充当。

 (6)对象补语 对象补语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比较对象,由“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充当。

 (7)能否补语 能否补语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由“得”和 “不得”构成。

 6、补语和宾语并存时的位置 补语和宾语都是动词后的成分,其位置关系有如下情况:

 (1)(动语中心+补语)+宾语。如“他锁好了车”。

 (2)(动语+宾语)+补语。如“我看过他几次”。

 (3)(动语中心+补语+宾语)+补语。如“他说不出话来”。

 (4)动语+近宾语+补语+远宾语。如“他教过我几次英语”。

 7、补语和宾语的辨别

 (1)词性不同。 宾语一般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特定条件下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而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因此,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多为宾语,谓词性成分则需要看与动词的关系。 量词短语中的动量短语一般做补语,物量短语一般做宾语。

 (2)关系不同。 动语和宾语是支配关涉关系,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中心语与补语是补充说明关系,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等问题。动词后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依靠这种区别判断是宾语还是补语,即看其能不能够被“什么”代替。

 (3)转化方式不同。 有宾语的句子可以转换成“把”字句。“他浪费了一个小时”可以转换为“把”字句,“一个小时”是宾语:“他工作了一个小时”不能转换,“一个小时”是补语。

 (4)助词“得”。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标志。但要注意“得”是构词语素的情况,如“取得、晓得、认得、赢得、使得、省得、分得、获得、觉得、记得、亏得、懒得、乐得、落得、值得”等,这些词后面的成分一般是宾语。

 (五)中心语不同层次、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中心语。

 1、主语中心语主语中心主要由名词性词语充当。

 2、宾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宾语中心语,但必须借助助词“的”。

 3、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名词性词语也可以做谓语中心语,状语一般为表示时间、范围的副词“已经、都、只、就、才、净、光、真”等,近些年来,程度副词也可以做这样的状语,如“很北京”。

 4、动语中心语动语中心语由动词充当,动语中心语后面既要有宾语,也要有补语。

 二

 单句的类型单句可以分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按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划分出来的类型。单句句型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句类是按句子的语气用途划分出来的类型。句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一个句子既可以从句型角度分析,也可以从句类角度分析。如“他来了?”属于主谓句句型,属于疑问句句类。

 (一)句型:句型是从句子结构方面给句子的分类,句型具有层次性。句子首先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构成的句子。根据构成句子的词语性质,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由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1、主谓句(1)名词性谓语句名词性谓语句是名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大多表示判断,也可以表示描写。如“鲁迅浙江人。”(2)动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是动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分为带宾和不带宾两种。如“他看过这本书。”、“我去过。”(3)形容词性谓语句形容词性谓语句是形容词性词语做谓语的句子。如“这间房子很大。”2、非主谓句(1)动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动词性词语构成。用于说明自然现象、提出一般要求、提出口号或作为复句的分句。如“禁止吸烟。”(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是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如“真美啊!”(3)名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句子。可以用来表示:A、剧本的场景说明,如“东北某火车站”;B、表示感叹或赞叹,如“多可爱的孩子”;C、表示突然出现的事物,如“车”;D、表示呼唤,如“老师”;E、表示要求或斥责,如“车票”。(4)拟声句拟声句是由拟声词构成的句子。如“轰隆!”、“哎呀!”。

 (四)现代汉语特殊句型--复杂单句1、主谓谓语句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做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其结构:他 身 体 健 康 。主谓谓语句的两个层次都是主谓短语,但性质不同:第一层次上的主语、谓语是全句的主语、谓语,叫大主语和大谓语;第二层次上的主谓短语充当句子的谓语,叫小主语和小谓语。2、双宾句双宾句是具有两个互相之间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的句子。双宾句的结构特点:(1)谓语动词具有“予取”性,如“给、送、问、告诉”等;(2)两个宾语在结构上都可以与动词发生动宾关系;(3)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双宾句中的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事物。离动词近的宾语叫近宾语、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叫远宾语、直接宾语。例如:他 || 告 诉 | 我 一 件 事 。“我”是近宾语、间接宾语;“一件事”是远宾语、直接宾语。3、兼语句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做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第一动词的宾语同时做第二动词的主语,叫兼语。兼语句的特点:(1)第一动词为使令动词;(2)兼语与第一动词构成动宾关系,与第二谓词构成主谓关系;(3)第二谓词语义上属于兼语。兼语句分类:(1)第一动词是“使、叫、让、请”等表示使令、劝阻等意义的动词,如“我叫他去”。(2)第一动词为“有”,如“外面有人来了”。(3)第一动词为“是”,如“今天是你不对”。(4)其他动词进入兼语结构有了使令意义,如“班长组织我们去辽沈战役纪念馆”。4、“把”字句把字句是用“把”构成介词短语,把动词的支配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句型。如“他把书包放到桌子上”。大部分把字句可以转换为带宾主谓句,不能转换的情况是:(1)动词后另有宾语;(2)动词后带有复杂的补语;(3)意义上不允许。把字句的构成条件:(1)动词要动作性强;(2)不能是光杆动词;(3)“把”介引的对象必须确指;(4)否定词、助动词只能放在“把”前。

 6、“被”字句被字句是用“被”引进施事,或用“被”附着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的句型。如“云彩被风吹走了”、“云彩被吹走了”。被动意义的表示方法:(1)语义被动;(2)被字句。被字句的类型:(1)[被+施事]+动;(2)被+动;(3)[被+施事]+所+动。构成被字句的条件:(1)用动作性强的动词;(2)不能是光杆动词;(3)主语确指;(4)否定词、时间词放在“被”前。

 5、“连”字句连字句是用“连……也/都……”格式表示强调的句型。如“连他也不愿意去”。连字句的分类:(1)主语施事型,如“连他都不来”;(2)主语受事型,如“连书也不看”;(3)重复动词型,如“连看也不看”。

 三 单句成分的分析

 (一)单句分析的方法方法要点:

 (1)注重结构层次,也注重结构关系。(2)重视结构中心的作用,善于抓住中心语。(3)注意语义分析在句子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二)单句分析例释(经济)的

 发展|| [必然] [会] 带动 |(教育) 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划分下列句子的成分

 1 陈然高兴极了!

 2 东西就在这口井里!

 3 一个青年躺在石制的手术台上。

 4 皇帝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赞美!

 5 他快乐的简直要跳起来了!

 6 《东方红>>是全国几万万人民的心声。

 7 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

 8 自从处死了伪村长,敌人疯狂的进行报复!

 9 一九一六年夏天,雷锋到佳木斯执行任务!

 10 为了保密,党组织的几个***看了都毁掉了!

 11 几个月的监狱生活,使陈然增长了许多地下斗争的经验!

 12 难翻的老界山,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3 万丈高楼平地起!

 14 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15 他躺在床上呼呼的睡着了!

 16 他们所处的环境比前一代人好得多!

 17 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柏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

 18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19 我赞美白杨树!

 20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分卷集着乌云!

 21蠢笨的企鹅,胆怯的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初三升高一语文题目 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高一# 导语以下由 考 网为您整理关于高中语文划分句子成分及复句关系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帮助。

 句子成分的构成: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大伙都散了。(《分马》)

 (2)满树浅**的小花,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2、宾语和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故宫。(《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一本书。"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一片碧绿的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花酿蜜。(《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3、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句子主干:

 在构成句子过程中,各种句子成分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其中有些成分决定着句子的基本结构,它们是句子的主干,有些成分是附着在主干上的“枝叶”,对主干起修饰、限制、补充等作用。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逐层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句子的主干一般是由主语或主语中心语、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宾语或宾语中心语组成的。例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由偏正短语充当,包含中心语“方法”和定语“统筹”;谓语由动宾短语充当,而宾语又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包含着中心语“方法”和“一种”“安排工作进程”“数学”三个定语。只要把这些定语逐层压缩掉,剩下的部分“方法是方法”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

 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句话中的“没有”应该保留在句子的主干中,否则“生物放弃破坏”就改变了句子的本意。

 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定语、状语、补语:

 1、定语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2、状语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白]跑一趟。(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3、补语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这个字写〈错〉了。她哭〈红〉了双眼。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心里痛快〈极〉了。这几天真是烦〈透〉了。这家伙讨厌〈死〉了。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几遍>。等了一会儿>。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

 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

1主语是"这件事"谓语是"后来才知道"2、主语是“汽车”谓语是“等”,主语前全是定语,谓语前是状语,“在县委会门口”是补语。4、是个复指主语,“是”前全部是主语,“是”后全部为谓语。5、谓语“展现”,“这出戏一开始”主语,“就给观众”状语,“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战斗的动人场面”补充说明展现的内容的因而补语。6、“事实”是主语“证明”是谓语,谓语之后的是复杂的宾语。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划分句子成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句子成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

 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语文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

 详解:

 (1)主语:

 一般上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充当。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题,可以回答“谁”、“什么”等的问题,例如:

 “你”吃饱了吗?(主语是代词,你)

 “一斤”有十六两。(主语是数量词,一斤)

 “相逢”何必曾相识。(主语是动词,相逢)

 “孝亲敬老”是华人的传统的美德。(主语是短语)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承受思想重负的能力终归有限啊!(主语是短语)

 (2)谓语:

 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谓语是出现在主语的后面,用以陈述主语。谓语可回答“做什么”、“怎么样”、“是不是”、“有没有”等问题。例如:

 妈妈“米幼兰”。(谓语是名词)

 他在一场恶梦中“告别”了人生。(动词)

 外婆的健康“如何”?(代词)

 升名“依然低头不语”。(短语)

 (3)宾语:

 宾语多用于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和短语充当。宾语一般上出现在谓语后,是谓语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例如:

 妈妈正在责骂“弟弟”。(名词)

 我不怕“困难”。(形容词)

 医院里禁止“抽烟”。(动词)

 他精通“八国语言”。(短语)

 有时候一个句子里会有两个宾语,我们称为双宾语。第一个宾语多指人,称为近宾语;第二个宾语指事物称呼、行为等,称为远宾语。例如:

 老师“送”我两本“书”。

 大家嘲笑“他”是“傻瓜”。

 他教唆‘“年们”“离家出走”。

 (4)定语:

 定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和短语充当。定语在句子中放在主语宾语前,起修饰和限定作用。定语可回答“谁的”、“多少”、“什么样的”等问题。例如:

 “弟弟”的哭叫声在街头就听到了。(名词)

 “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动词)

 “一番冷冰冰”的话,听了让人心寒。(短语)

 秀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形容词)

 (5)状语:

 壮语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是放在谓语前,用来修饰及限定谓语。壮语可回答“怎么样”、“何时”、“何地”、“为什么”的问题。例如:

 “昨天”,我在百货市场碰见他。(名词)

 这款时装“确实”不错。(副词)

 小明“终于”盼到了消息。(副词)

 健国“拼命”的追在巴士后头。(形容词)

 (6)补语:

 补语多由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补语多处在谓语或宾语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语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那里”等问题。例如:

 妈妈气得两眼“通红”。(形容词)

 你的书念得“怎么样”?(代词)

 他最近脾气坏“透”了。(副词)

 考场静得“很”。(副词)

 主谓宾定状补都有各自的符号。主语的是在自的下面出现这个=符号。谓语是在字的下面出现这个—符号,一条直线。宾语是~、定语是()、壮语是[]而补语则是<>这个符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练习: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龅揭桓鼋峁贡冉细丛拥木渥樱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br>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 “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

 病句中的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分析: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

 搭配不当训练::

 1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3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

 1.主语残缺

 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2005湖北卷5B)

 〖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

 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广东卷4D)

 〖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浙江卷5B)

 〖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青海卷)

 〖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2.谓语残缺

 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

 3.宾语残缺

 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2004全国卷Ⅳ)

 〖析〗缺宾语中心语。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

 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

 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全国卷Ⅲ4D)

 〖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主语:

 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3、符号:小括号( )。

 状语:

 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叶,一般来说,句子主干已经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而枝叶只是修饰一下,是意思表达得更精确、明了。 主干不一定完整的主语、谓语、宾语,也可能只有主语和谓语。

 所以所有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是以这两种来表达: 1、什么干什么, 这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句子,由此可以看出,主语(什么)一般是名词或者代词,谓语(干)一般是动词,宾语(什么)一般是名词或者代词,主语和谓语的区别是: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者承受者,这是所谓的动宾短语,这里的动词有点象英语的及物动词,后面要有对象,就是宾语。

 2、什么怎么样, 这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这里的谓语通常是不及物动词,没有动作对象,已经把主语的状态描述清楚了,所以句子也结束了。 而定、状、补则是对句子进行修饰,对事物或者其动作、状态进行更精确、明了的描述。 修饰名词的叫形容词,形容词通常用“的”来和名词连接,对事物的形态、外表等进行描绘,放在主语和宾语前面叫定语; 修饰动词的副词,通常用“地”和动词连接,对动作的性质、程度等进行描绘,所以又分为程度副词和其他副词(一下忘了,不好意思),放在谓语的前面叫做状语; 补语顾名思义,是补充说明,通常放在谓语的后面,用“得”来连接,比如“他高兴得跳起来”,“他”肯定是主语,但是要分辨这个句子到底是说他怎么样还是说他干什么,显然,“得跳起来”不是“高兴”这个动词的对象或者承受者,而是补充说明高兴的程度,并且“高兴”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已经把主语的状态表达清楚了,所以这个句子是一个“什么怎么样”的模式,句子主干只有主语和谓语,“得跳起来”是补语。 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我是天才中(我)是主语. 谓语:句子陈述内容。我是天才中(是天才)是谓语。 宾语(复杂一点):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 象。 我是天才中(天才)是宾语。所以说宾语是处于谓语部分中的。 定语:很简单的,就是修饰名词的词。聪明的我是伟大的天才。(伟大 的)和(聪明的)都是定语。 状语:也很简单,就是修饰动词与形容词的词。他慢慢地走。因为走是动词,所以(慢慢地)是状语。

  我精心推荐:

为什么语文教材要砍掉“划分句子成分”内容?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篇1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共100分,四个大题,基本上是十个题型。有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词填空、按要求写句子、判断对错、按课文内容完成、阅读和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只是课外阅读较难。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等。

 二、卷面分析

 全班参加考试的73人。总分为6362分,平均87.151分。优秀人数为52人,优秀率为71.23%。

 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在田字格中怎样才能按部首正确、均匀地书写书写。总体来看本题的得分率较高,约95%左右。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出现错字现象。

 (二)词语训练

 题目给出了相似字和多音字各几组,让学生分别来组词。本题的得分率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相似字和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还是很强的。学生都能够对四字词语进行补充,补充成语一题平均失分1分。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选词填空,本题学生做的都很好,能够正确区分“观看”和“观赏”,本题的得分率较高。

 (三)按要求写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共8分。写对一句得2分。其中写被字句、扩句学生掌握的好,没失分。失分多的是:修改病句和改反问句。究其原因:题比较灵活,此类题训练少。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构成。

 (四)按课文判断对错

 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从其作答来看掌握的还是不错的,只是出现个别错误现象,应加强日常教学中的训练。

 (五)阅读短文

 第(一)部分中的题目比较难,出的问题含糊,学生扣分较多。第(二)部分阅读较难,题型较散,学生找不出文中的词语,最后第6小题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时,学生说的也不好,不知从何说起,让人感觉杂乱无章,失去一大部分分。可见平常教学中,应加强课外阅读及其归纳总结概括能力的训练。

 (六)作文

 本题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句子通顺,字迹清楚,书写也很认真,题目拟的很恰当,也能够描写出自己想象的内容。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审题不清,习作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没仔细读下面的要求,写背了题。还有的题目写对了,却没理解要求,写成了别的童话故事。

 (2)个别学生还达不到本年级段习作的基本要求:习作内容不充实,三言两语极其简单的完成习作,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3)个别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字率高,标点应用不正确。作文平均失分4.9分。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过程评价。强调平时对“优美词句”“成语”“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汉语言精华的积累,并激励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

 作文教学是今后长期努力抓的工作。平时加大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的培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创设写作氛围,提供写作素材。针对个别学生表达方式单一,相似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平时还要多练习审题。作文书写要规范、整齐。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篇2

 一、试卷分析

 这次小学语文四年级期中试卷共十大题,总分为100分。分“基础知识”占84%(给大写字母排序、生字选择正确读音,写汉字、选字填空、组词、补充词语、我会积累、按课文内容填空、。)“课外阅读”占8% “看图写话”占8%。本次的语文试卷共十道大题,整个试题基本体现了: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联系生活的原则。试卷难易程度适中,但题量比较大。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在看拼音写词语、组词、 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等题,失分少,只有个别学生字词掌握不牢,出现错字现象,如:的“神”字多加了一点,可见字词应该常抓不懈。按课文内容填空题,个别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平时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背书草草了事,读书不动脑,生字记不牢。

 课外阅读则不容乐观,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积累匮乏,这在阅读的第1小题和第2题,学生答题出现混乱表现的最为突出。如: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用“——”在文中划出来 ,失分比较严重。这就证明学生做题太粗心,没有养成细心审题的习惯,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有待今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读题、细心审题,认真答题的习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学生日常读书量小,积累的词语匮乏;2、教师引导不够,指导不到位。学生读书不得法,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读书态度。3、机械阅读,缺乏思考。

 看图写话,学生得分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够看明白图画内容,这与试题的印刷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有的学生的文章中人物混乱,有的写的太笼统,不够具体。个别学生字迹潦草,缺标点,错别字较多。还有一些学生没写完。

 三 、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学生答题所暴露出的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极个别学生做题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打算取以下措施: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多读,多写,多说,多练。

 2、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课堂的学习,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定要严格过关,每个学生都要会背,都要会写。

 3、要多进行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多多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爱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要求学生积累名言,谚语,成语,背诵古诗,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中考后,我发现了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失误,为今后的教学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做题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认真抓好基础知识技能。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篇3

 打开四年级语文试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感到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通观四年级的语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其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卷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答案多元的试题,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打破旧的命题模式。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成绩统计:

 我所教学的四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参考人数:77人,总分:5265分,平均分:68.3分,及格:63人,及格率:81.8%,优生:17人,优秀率:22%,不及格:14人,最高分:90分,最低分:17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及运用知识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1)、“音”部分:如第1、2小题;(2)、“字”部分:如第1、2小题;(3)“词”部分:如第1小题;(4)、“句子”部分:如第1小题,其中“眨着眼睛”几个字下加上着重号,学生认为是仿写句子必须加上这几个字;(5)、“诗”部分。如第1小题;(6)、“阅读”部分:如第1小题不能准确地揣摩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就不可能找出合适的关联词:“如果(只要)——就”;第2小题中的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几画,学生误认为是除去部首外,剩下的笔画,学生没有分清。第3——5小题中,第5小题“用‘——’划出文中直接描写小草顽强的句子”,能准确划出的人太少。灵活性较小的基础知识题,学生掌握得较好,各题得分率平均可达75%.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灵活性较强的题,学生回答较差。如(1)“词”部分:如第2——4题读题失误,误认为是从第1小题中选各类成语,且成语分类失误大,得分率只有55%;(2)“句子”部分:如第2小题本应写动物、植物,但有的是写人,得分率只有60%,第3小题得分率只有50%,第4小题歇后语掌握太少,且不能在句子中准确运用,得分率只有45%;(3)、“诗”部分:如第2小题可以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但想不出下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把老师比作人梯的诗句,现代诗句更是无人能写出一句,得分率只有65%;(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部分:得分率只有60%;(5)、“阅读”部分:第6小题学生写的喜欢句子的原因不太准确,得分率只有55%;第7小题提的问题不实在,得分率只有45%.

 对于灵活性强,学生回答更差。如(1)、“写话”部分:虽然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但真正能达到以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介绍家乡,做到富有、生动、优美的人太,得分率只有:45%.这道题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了个醒:语文来源于生活,必须回归生活,必须服务于生活。(2)、“作文”部分:《我家的一个星期天》虽然都能写,但是写不深,写不出新意,条理不太清,得分率只有:60%.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这份试题做到全、新、活,难度略大,但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求提高、求发展。以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总目标。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词义、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我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类、整理及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学生的综合训练见效慢,收效不明显,以至于学生审题能力较差。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逻辑思维能力欠佳。

 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话太多,童真、童趣则瘳瘳无几。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5)学生学得太“规范”。

 透过整张试卷,不难看到我们学生学得太“规范”化,以至于对一些开放性题(如阅读题的第7小题)无所适从,没能真正读通、读懂、领会。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不愿读题,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地回答。由此我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老师捧着教科书、教参费力宣讲,学生心不在焉地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落实不够,训练力度不够。难怪课堂上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收效又甚微。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应该彻底加以改革了。

 四、对试题的评价:

 (一)、拼音。虽注重了拼音知识复习、巩固,但出题形式不新颖。等级:C。

 (二)汉字。1小题“给汉字换部首再组词”,有利于学生识字辨词,且答案多元。2小题判断“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让学生在词语中识字,使其应用能力增强。等级:B。

 (三)、词。此题出得很好。1小题以“一至千”这些字开头写出成语,形式新颖,且答案多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4小题要求分别写出“描写歌声好听的词”、“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这既考察了学生平时词语的积累,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及辨析,且答案多元,算一个小亮点。等级:A。

 (四)、句子。1小题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反复揣摩,查找更加准确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2小题要求学生仿写句子。这既考察了学生对原句的识别、理解,又要求学生准确仿写。这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但又给学生留下了一定自由空间,且答案多元。3小题要求学生“把下列词语组成两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既考察了对每个词语的正确理解,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间逻辑联系的正确把握,还考察了学生对句子语序的理解,且答案多元。4小题,要求学生“按要求写句子”,则是更注重考察学生课外阅读及各类知识的储备,且答案多元。等级:A-。

 (五)、诗。1小题是重在考察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同时只写出两首之一,给学生以很大的灵活空间。2小题“由这些比喻想到相关诗句”之一,学生容易回答。等级:B。

 (六)、写话。对于宣汉,每个学生都十分熟悉,都能写出她不少的美丽之处,但要以导游身份,向游客做简短的热情洋溢的宣传介绍确实不易。这既要求语言简炼,生动形象,又要求富于。这样的题强调了学生要特别注意观注身边的人和事,观注身边的重大变化。这样的题将激起教师和学生观注生活,观注生活中的语文的浓厚兴趣。等级:A。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理解。等级:B。

 (八)、阅读。要求学生在对短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从,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到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相关问题。这样的阅读题就是为了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教师是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的重要标志。等级:A。

 (九)、作文。要求写《我家的一个星期天》。这一作文题的设计思路是注意唤起学生对已有体验的记忆,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因为选材于学生自己的平时日记,学生马上就能想起彼情彼境,一家人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一家人的语言、动作、表情也会历历在目,事情的经过也就一清二楚了。这个设计遵循的理念是注重体验,重视学生独特感受,拓展了学生的选材思路,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材,尊重学生特有感受,突破习作难点。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写好作文。这个设计优点是对于那些不善于选材的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学生在自由选材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好的写作技能训练。这样既使教师指导作文有思路,引导学生有办法。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写作文的门坎,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并且又克服了学生背作文的顽症,还可以克服学生写些无病呻吟的作文。等级:A-。

 虽然整套试题的灵活性增强了,但新、奇的“亮点”太少。整份试卷的等级:A-。

 五、试题错误、勘误。(无)

 六、教学反思。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充分让其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输知识。要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点燃其创新思维的火花。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善于思考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4、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展思维。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内外知识点交融渗透,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广大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

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篇4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卷面书写,抄写诗句。第二部分:积累运用。第三部分:快乐阅读。第四部分:真情习作。根据要求写作文。

 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难度不大,无怪题偏题。它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多数题型都是课文中或平时训练中所接触过的,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把诗句补充完整、选词填空、课内阅读等。

 二、卷面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4人,男7人,女7人。本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总分1063分,平均分81.77分,优秀率46.16%,及格率100%,后20%平均分68.25分。三、失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按要求填空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加上写错别字扣分。

 2、实践内容丢分严重。

 3、按课文内容填空,出错较多,一是课文没背熟,二是写错别字,这很不应该。

 4、阅读题比较复杂,虽然平时训练过,但学生答的仍然比较差。

 5、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内容不明确,未能围绕所选的词语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扣5分以上的有5人。

 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3、学生平时书写不过关,不重视积累优美词句,不注意观察,习作要求不明确,没仔细读题目的要求,作文无话可说,主要是教师平时要求不严格,指导不到位。语言表达不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明显的语病。

 4、阅读不认真,盲目乱作不认真的思考,阅读形式单一,只注重课内训练,课外阅读由于训练较少,达不到本年级段阅读的基本要求:

 5、教师对课改理念渗透不够。对教科版理解、钻研不够。

 三、努力方向及措施

 1、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 。

 3、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过程评价。强调平时对“优美词句”“成语”“名言警句”“优秀诗文”等汉语言精华的积累,并激励学生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

 4、作文教学是今后长期努力抓的工作。平时加大写作能力及写作兴趣的培养。教会他们观察事物,创设写作氛围,提供写作素材。针对个别学生表达方式单一,相似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平时还要多练习审题。作文书写要规范、整齐。

 5、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与运用。做到方法先行,练习巩固。

怎么学会分析句子成分 急

其实开设语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教中文,另一方面也告诉学生如何去运用语言。 其实很多语文老师都做不到育人的效果,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

划分句子成分在我看来很重要,因为这对以后学习英语或其他语种有很重要的作用。

 引子

语法知识目前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盲点—初中教材上的知识,但是初中毕业考试不考查;高中教材没有这部分内容,可是高中的语文学习中经常要使用.例如:判断病句中的搭配不当或者成分残缺,分析文言文阅读中的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时,语言表达中的长短句互换等等,都需要使用语法知识.

在这里简单整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和练习,以便于以后整理为一个小专题.

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 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蔡伦出生.

练习: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1)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分析:

把第一句的所有定语、状语都压缩掉,剩下的主干是“发现提供证据”,可以看出,这个句子的结构是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合理的;第二句的主干则是“青年担负建成强国”,很显然,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谓语中心语“担负”和“建成强国”不搭配,“担负”后边一般要有“任务”“使命”“责任”等词语作宾语或宾语中心语。这个句子缺少这类词语,因此使人觉得话没有说完全。

病句中的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分析:

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通常的动宾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一动词带一宾语: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前一句应把“举行”改为“举办”,后一句中“创”与“气温”明显不搭配。《现代汉语词典中》中“创”解释为:开始(做);(初次)做。对象必须跟“做”联系上,气温是客观的,不能“做”,改为“创年以来广州春行的气温最高记录”,句子就通顺了。

(2)一动词带多个宾语:

在娘娘庙前感受了旺盛的香火和虔诚的气氛。(《北京青年报》1990年2月20日)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感受和状态。(《文汇报》1995年3月17日)

这两句中作宾语的名词短语只有一个可以和该动词搭配。病句一中“感受气氛”是正确的,但绝不能“感受香火”,应改为:在娘娘庙前目睹了旺盛的香火,感受了虔诚的气氛。后一个病句依此类推可改为: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状态。

定中搭配不当: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青年报》1991年2月1日)

定语“藏龙卧虎”与中心语“人才”搭配不当。“龙”、“虎’嘟比喻人才,再去修饰“人才”便重复了;且“藏”、“卧”含“有”之意,与谓语重复。整句可改为: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状中搭配不当:

人们众口一辞地认为……(《北京广播电视报》1990年3月6日) “众口一辞”与“认为”搭配不当。

“众口一辞”显然是形容人们说话,这里却用来修饰“认为“这一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不妥。很简单,将全句改为:人们众口一辞地说……

搭配不当训练::

1 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 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3 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4 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5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6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7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等。

1.主语残缺

例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2005湖北卷5B)

〖析〗缺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加“的人”。

例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的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2005广东卷4D)

〖析〗“既可以用来……”主语应该是“小刀”。可将“随身携带精制的小刀”改为“随身携带的精制小刀”。

更多的是由于使用介词不当而导致主语残缺。

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浙江卷5B)

〖析〗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4青海卷)

〖析〗介词“对”的使用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删掉“对”,“我们”就是主语。

2.谓语残缺

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析〗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例一天,炮一连炊事员朱柯忠在去炮兵阵地的路上,突然有一个打扮成猪草模样的人迎面向他走来。

〖析〗在“突然”之后加上“发现”或“看见”,作谓语。

3.宾语残缺

例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2004全国卷Ⅳ)

〖析〗缺宾语中心语。应在“4万元”后加“的处罚”,与“给予”搭配。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还有毛病。

有的句子,谓语是并列短语,其中某一词语缺少宾语,如:

例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2005全国卷Ⅲ4D)

〖析〗“羞辱”缺少宾语,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