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_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图_1

ysladmin 2024-08-10 人已围观

简介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_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图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国学经典名句及赏析2

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_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图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国学经典名句及赏析

2.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3.经典国学名句鉴赏

4.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

5.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含义解读

6.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其意思

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_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图

国学经典名句及赏析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名句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1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不迁怒,不贰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5.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7.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国学经典名句赏析2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

        译文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

        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译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

        译文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

        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一)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9、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2、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5、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1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2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2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2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二)

        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6、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8、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2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2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31、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3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3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3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4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43、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4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4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4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5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5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5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56、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57、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5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6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63、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6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5、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6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6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9、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7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7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7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7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7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7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7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79、见侮而不斗,辱也。

        8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81、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8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8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85、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8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9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9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95、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9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9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9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9、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0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02、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0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0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05、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06、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10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0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0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1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1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1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4、多行不义必自毙。

        1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116、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11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11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19、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国学最经典的句子 (三)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2、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励志名言 )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8、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1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2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21、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2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2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6、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2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2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3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3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3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3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4、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3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3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3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3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4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4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4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4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4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5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5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5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5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6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6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6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6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6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7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7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7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7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74、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7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6、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7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7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8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8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8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8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8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8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8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8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9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9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9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9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9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9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9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9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9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9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0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0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0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0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0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10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10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11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11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11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12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

        12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2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12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1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2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2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12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1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3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

        13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3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13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3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3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13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3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3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4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4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4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4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4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4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1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经典国学名句鉴赏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篇一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国学《资治通鉴》名句及解释篇二

       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2.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3.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4.老禾不早杀,余种*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5.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6.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7.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8.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9.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10.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11.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12.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14.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会愚昧不明。

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名句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国学名句鉴赏1

        1.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意思:不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像想得到鱼而没有网一样。

        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4.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意思:不因为不得志而改变气节,不因为地位卑下而改变志向。

        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发展起来的。

        6.一树百获者,人也。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获的,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收获很大。

        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意思: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经过实践的。

        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击第一遍鼓,士气振奋;击第二遍鼓,士气开始低落;击第三遍鼓,士气就完全消失了。这句话鼓励大家趁情绪高涨时一口气将事情做下去。

        9.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意思:志士有百种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来用来说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10.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见,听什么也听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注。

        1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坚持不懈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

        12.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意思:时间在不断过去,我们要珍惜时间。

        国学经典名句鉴赏2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0.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含义解读

        国学其实是人类对大自然最简单质朴的认知和总结,学习国学可以慢慢从这些最质朴的认知中找到生活工作中难以解决的各种思想问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欢迎大家阅读。

       

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经典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精选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国学经典谚语和解释最新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其意思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含义解读

        你知道国学经典名言名句有哪些吗?你对国学经典名言名句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解读的知识,欢迎阅读。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及含义解读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9.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3.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8.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1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2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2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2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5.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8.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9.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31.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3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33.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34.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5.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3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38.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采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39.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40.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41.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42.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4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44.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4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46.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4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4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4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5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

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

       ——《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谈处世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懂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注释君子一切求之于己,小人一切求之于人。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注释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注释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老子》经典名言100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5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4.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7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7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8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今天关于“国学经典名句及注释汇总”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