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_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大全
ysladmin 2024-08-07 人已围观
简介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_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大全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的话题。
1.物各有所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文言文及翻译注译
3.犬救幼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不及的意思
4.翻译文言文《舍本逐末》,带注释
5.文言文经典语句及解释
6.君子慎处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物各有所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物各有所长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1、翻译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能作为君王的说客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君王,用兵打仗不派用处。”
“好马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万辆战车的君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2、注释
戊:甘戊,这里指“我”。使于齐:使,出使。于,到。船人:船夫。曰:说。间:隔开。耳:罢了。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你连自己过河都没办法,怎么能做出使齐王的说客呢?为,做,说,说客。不然:不是这样的。然,对的。
3、出处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
物各有所长的启示与作者简介:
1、启示
以千里马不能捕老鼠和干将利剑不能砍木头的例子类比自己不会渡河,从而得出物各有短长的结论。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知识。
2、作者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文言文及翻译注译
活板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如下:
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字词注释
1.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板,同“版。 2.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盛,大规模。为,做。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4.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5.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9.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0.钱唇:铜钱的边缘。 11.印:印模。 12.令坚:使坚硬。 13.和(huò):混合。 13.以:用。 14.冒:蒙、盖。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17.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18.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 19.止:同“只”。 20.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21.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22.自:别自,另外。 23.具:准备好。 24.更(gēng)互:交替、轮流。 25.以:用来。 26.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27.每韵为一帖(tiě),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28.奇(qí)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随即,很快地。 30.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纹理,质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来。 34.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35.讫(qì):终了,完毕。 36.拂(fú):擦拭,掸去。 37.殊不:一点也不。 38.群从(cóng):堂兄弟及侄子辈。
译文
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粘土来刻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成一个字模,刻好以后,拿到火上去烘烤,让它变得坚硬、牢固。先准备好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保存着,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犬救幼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不及的意思
1. 短小文言文(带注释和译文)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 求短篇文言文带译文要求原文60字左右译文100字左右准确说字越少越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译文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醉翁谈录》节选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未尝一遇 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用老主,后主又用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翻译: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 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 ***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3. 简短的文言文及其翻译,注解买椟还珠:
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再用美玉装饰它,最后用翡翠点缀它。但那个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字词解释
楚:楚国。
其:代词,他的(指楚国人)。
珠:珍珠。
于:向,对。
郑:郑国。
者:。..的人。
为:做,制造。
木兰:一种木纹很细的香木。
之:的。
柜:盒子。
薰:香草;这里作动词, 用香料熏染。
以:用。
桂:桂木.
椒:花椒,香料。
缀:点缀,装饰。
珠玉:珠子和宝玉。
饰:装饰。
玫瑰:这里指一种美丽的玉石。
辑:同“缉”,装饰边缘。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有玻璃光泽,也叫硬玉。
椟:盒子。
而:却。
还:退还。
此:这,指代楚人的行为(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可:可以,能够。
谓:说,认为。
善:擅长,善于。
未:不。
鬻(yù ):卖。
4. 经典文言文 有翻译并且有注释和讲解传说有一种虫子,叫做“怪哉”五官皆有,是怨气所化。
东方朔的解释并不科学,不足为信。但他这样说,实际上是借古讽时,婉谏汉武帝要施仁政,不要残害无辜,引起民众的怨恨和反抗。
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正因为“众庶愁怨”,应引以为鉴。 更加具体的解释: 东方朔与“怪哉”故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鉴戒录》条下曾云: “蜀何光远撰。
东方朔辨怪哉虫事(案:已佚,此条见《太平广记》四百七十三),已为附会”。 这里提到的“”,当为南梁殷芸编纂的《》,虽然早佚,但我们却能看到辑本。
除鲁迅、余嘉锡外,周楞伽也有辑本。在周楞伽辑本中,“怪哉”故事本自《说郛》,原注为“出朔传”,我估计是指《东方朔别传》: 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牙齿耳鼻悉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朔视之,还对曰:“此‘怪哉’也。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果秦故狱。
又问:“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之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果糜散矣。
(《殷芸》卷二第60条,上海古籍出版社年初版) 这个“怪哉”故事,是东方朔故事的极品之一,由此可见,其编纂者殷芸着实了得。周楞伽辑注《殷芸》前言引《南史》等,说他“性情洒脱,不拘细节”,从这则小品看,殷芸还有难得的想象力,超群的讽刺力,才能把它编写得这么精彩。
或许,正缘于此,它在多次在别的书中出现吧。目前,我搜集到的仅这五种版本: 1.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七十三,出《》) 2.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阪道中有虫覆地,如赤肝。朔曰:“必秦狱处也。
夫愁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麋。
赐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故也。
(《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十八·布帛部五) 3.东方朔别传曰:武帝幸甘泉,长平坂道中有虫,赤如肝,头目口齿悉具,先驱驰还以报,上使视之,莫知也,时朔在属车中,令往视焉,朔曰:此谓怪气,是必秦狱处也,上使按地图,果秦狱地,上问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积忧者,得酒而解,乃取虫置酒中,立消,赐朔帛百匹,后属车上盛酒,为此也。(《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亦引,辞稍异) 4.《郡国志》曰:雍州咸阳县北十五里长平坂,汉武帝幸甘泉,驰道有虫覆地,赤如生肝。
问东方朔,朔曰:“秦狱地冤气也。臣闻酒能消愁。”
以酒浇之,果销矣。(《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 5.《广五行记》曰:汉武帝幸甘泉宫,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目鼻尽具。
观者莫识,帝使东方朔视之,对曰:“此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死,咸仰首叹曰怪哉,故明逯哉。此必秦之狱处。”
朔又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当消。”於是取虫致酒中,须臾糜散。
(《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四·虫豸部一) 其中,第一种本《》,字词差异不大。第二、三种皆本《东方朔别传》,彼此却有些差异:前者说“有虫覆地”,后者不提“覆地”二字;前者说“夫愁者”,后者说“夫积忧者”。
第四种所本的《郡国志》,大概是晋司马彪《续汉书》中的《郡国志》。如此,是书对“怪哉”的记载要比《异苑》早多了。
第五种所本的《广五行记》,不知何人所撰,文字比以上各种都要文一些。《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二十有一篇《异疾绛州僧》,亦引自是书,全文如下: 永徽中,绛州有一僧病噎,都不下食。
如此数年,临命终,告其弟子云:“吾气绝之后,便可开吾胸喉,视有何物,欲知其根本。”言终而卒。
弟子依其言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悉是肉鳞。弟子致钵中,跳跃不止。
戏以诸味致钵中,虽不见食,须臾,悉化成水。又以诸毒药内之,皆随销化。
时夏中蓝熟,寺众于水次作靛,有一僧往,因以少靛致钵中,此虫恇惧,绕钵驰走,须臾化成水。世传以靛水疗噎疾。
永徽乃唐高宗李治年号(永徽元年为650年),此书又被《广记》征引,必为唐人作品。从这篇《异疾绛州僧》看,文笔同样不畅。
绛州僧胸中物惟靛可化的情节,与酒消怪哉的情节类似,说不定该书专收药水治病之事呢。 现在,就以最早的《郡国志》为本,看“怪哉”故事后来是怎么变化的: 《郡国志》曰:雍州咸阳县北十五里长平坂,汉武帝幸甘泉,驰道有虫覆地,赤如生肝。
问东方朔,朔曰:“秦狱地冤气也。臣闻酒能消愁。”
以酒浇之,果销矣。(《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阪) 从这里,居然看不到“怪哉”的名字,自然也没有仰首叹怪哉的描写,讽刺艺术效果大打折扣,也不知原文是否真就没有。
“长平坂”,在《殷芸》、《广五行记》中都找不到; “虫覆地,赤如生肝”的细节,则被《殷芸》、《广五行记》简化或改写:《殷芸》仅说“有虫,赤色”,更加晚出的《广五行记》说“有虫,赤色头”,认为“。
5. 20篇文言文及其翻译(记住要简短的不要太长)蜀道难 作者: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
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
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
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青泥山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
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
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
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
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
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
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里给蹬破了。
(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去也甘心!《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
6. 文言文《鹿乳奉亲》的翻译和注译文言文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诗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皮。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翻译
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想喝鹿的乳汁,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而欲射之。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注释
周:周朝
患:患有疾病
猎者:猎人
俱:都
至:极至
乃:就
乃:才
衣:穿
7.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翻译文言文《舍本逐末》,带注释
犬救幼女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不及的意思如下:翻译: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条狗,十分温顺。母亲下午一时到三时左右上山砍柴时,小女儿跟随她但是赶不上,比母亲落后一里左右。片刻,下起了大雪,母亲傍晚背着柴回来,发现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跑大声呼叫,始终不见女儿。
邻居们帮助她寻找,也对事情的解决没有丝毫作用。这天晚上父母悲痛欲绝,认为女儿或许被水淹死了,或许掉进井里了,或许被狼吃了。凌晨,父母再次请邻居帮助寻找女儿。见到女儿睡在一棵大树下,狗依偎在旁边,竟然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情,当地(同县)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的。
原文: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
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据《滇南杂志》改写》)
字词解释:
薪:砍柴。及:赶上、追上。许:大约、左右。俄:不久,过了一会。薄:迫近,将近。暮:傍晚。竟:终。绝:死。
或:也许;可能。驯:驯服。俱:都。归:回来。乃:竟然。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畜:养。负:背相:互相济:作用或:也许,可能奇:称赞
邑。"邑"指"县",也可指"当地"。上文"邑人无不称奇"中的"邑人",即可理解为”"县里的人",也可理解为"当地的人"。又,"所居邑近海",意为所住的地方靠近海。(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文言文经典语句及解释
文言文《舍本逐末》翻译: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使者带来的)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威后对使者说:“今年的收成还好吧?百姓没有忧患吧?(你们的)大王身体还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怎么有舍去根本先问末节的道理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
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
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注释:
舍:舍弃;逐:追求。
该文出自《战国策·齐策》的《赵威后问齐使》。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该成语其他典故:
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这次出征非常顺利。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
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君子慎处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1. 文言文名句 解释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
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出处:
《孟子·告子下》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释: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出处:
刘禹锡《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语句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3、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相互逗乐。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石潭的西南方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下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从容流连于光景的人罢了。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15、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遍读各种书籍。1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学术届的前辈请教。
1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站在他身旁,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专心请教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1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那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百姓倡导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2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戍守边塞而死的人本来十个中就有六七个。23、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成就大的名声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24、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你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然而 *** 这差事的不幸,还远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呢。
2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使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26、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27、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回家来就很有滋味地吃着那田地里生长出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28、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这样冒死亡的危险呢!29、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30、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3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悲。
3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3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勇气消耗尽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3. 需要古代的经典文言文句子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4. 文言文翻译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
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⑥,女有归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⑧;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⑨。
是故谋闭而不兴⑩,盗窃乱贼而不作⑾,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说明:“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②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注释 ①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 *** 。与,通“举”。
③〔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④〔亲〕用如动词,以……为亲。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⑤〔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⑥〔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 ⑦〔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⑧〔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憎恶。 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⑩〔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造反。贼,指害人。
作,兴起。 ⑿〔外户〕泛指大门。
⒀〔闭〕关闭大门。 ⒁〔大同〕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注: 一、“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
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 二、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
三、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
5. 初中文言文常考句子(带解释)2011年中考教材文言文常考句子翻译归纳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
6. 孔明借箭古文翻译单个字解释再说鲁肃听了周瑜的话,就来到船上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把他接到船上,面对面坐着。
鲁肃说:“这些日子一直在处理军务,没有时间听你的教导。”诸葛亮说:“(没什么)就是我也没来得及向周瑜贺喜。”
鲁肃问:“什么喜事?”诸葛亮说:“周瑜让你来文我知不知道(周瑜利用蒋干送了一封的书信,让多疑的曹操把蔡瑁、张允杀了,让江南没有了可以训练水师的将军),就是这件喜事。”鲁肃大惊失色,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诸葛亮说:“这条离间计只能用来骗蒋干,曹操虽然一时之间被骗了,但是肯定马上就会醒悟过来,只不过是(面子上过不去)不肯说自己错了罢了。
现在蔡瑁、张允两个人死了,江东水师也就不用担忧了。(这件事)怎么不值得贺喜!我听说曹操让毛芥,于禁(他们也是曹操的手下,不过是陆地上的将军,不会训练水师)当水军都督,到了这两个人的手里,他们训练出来的水军肯定送死。”
鲁肃听了,无话可说,随便闲聊了几句,就向诸葛亮告辞回去。诸葛亮再三叮嘱:“希望你在周瑜的面前不要说我事先就知道这件事,怕他心里嫉妒,又要找我麻烦来害我。”
鲁肃答应了。(鲁肃)回去之后,见到周瑜,就把刚才的事都告诉他(周瑜)了。
周瑜大吃一惊,说道:“这个人绝对不能让他活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杀了他。”鲁肃劝说道:“如果杀了诸葛亮,会被曹操嘲笑。”
7. 经典诗词或文言文的解释要求:一、MP3或的;二、读完诗词或《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很喜欢的一段话。
8. 经典诗词或文言文的解释《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很喜欢的一段话!!!!。
9. 经典诗词或文言文的解释《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很喜欢的一段话!!!!!
君子慎处文言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
居:交往,结交。;芝兰:香草。
化:同化,与……趋向一致的意思。; 鲍鱼:咸鱼。
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肆:店铺。
丹:朱砂。 漆:墨漆;处:相处。
原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好了,今天关于“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经典文言文名句及翻译及注释”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