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_怎样签字不承担法律责任

ysladmin 2024-08-07 人已围观

简介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_怎样签字不承担法律责任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标志设计的意义2.如何用ps

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_怎样签字不承担法律责任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标志设计的意义

2.如何用ps签名制作电子签名?

3.爱因斯坦的介绍以及他的故事

4.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5.白亚荣的艺术签名怎么签

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_怎样签字不承担法律责任

标志设计的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印刷、摄影、设计和图像传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非语言传送的发展具有了和语言传送相抗衡的竞争力量。标志,则是其中一种独特的传送方式。

       人们看到烟的上升,就会想到下面有火。烟就是有火的一种自然标记。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利用烟(狼烟)作为传送与火的意义有关联的(如火急、紧急、报警求救等)信息的特殊手段。这种人为的"烟",既是信号,也是一种标志。它升得高、散得慢,形象鲜明,特征显著人们从很远的地方都能迅速看到。这种非语言传送的速度和效应,是当时的语言和文字传送所不及的。今天,虽然语言和文字传送的手段已十分发达,但像标志这种令公众一目了然,效应快捷,并且不受不同民族、国家语言文字束缚的直观传送方式,更回适应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其特殊作用,仍然是任何传送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标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标志,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例如:国旗、国徽作为一个国家形象的标志,具有任何语言和文字者难以确切表达的特殊意义。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对于指导人们进行有秩序的正常活动、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直观、快捷的功效。商标、店标、厂标等专用标志对于发展经济、创造经济效益、维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和法律保障作用。各种国内外重大活动、会议、运动会以及邮政运输、金融财贸、机关、团体及至个人(图章、签名)等几乎都有表明自己特征的标志,这些标志从各种角度发挥着沟通、交流宣传作用,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进步,保障各自的权益。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标志的直观、形象、不受语言文字障碍等特性极其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应用,因此国际化标志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成为视觉传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成为人类共通的一种直观联系工具。

       标志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即称之为图腾)。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夏禹的祖先以黄熊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成为族旗、族徽。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

       古代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不断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如路标、村标、碑碣、印信纹章等。广义上说,这些都是标志。在古埃及的墓穴中曾发现带有标志图案的器皿多半是制造者的标志和姓名,后来变化成图案。在古希腊,标志已广泛使用。在罗马和庞贝以及巴勒斯坦的古代建筑物上都曾发现刻有石匠专用的标志,如新月车轮、葡萄叶以及类似的简单图案。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内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相当普遍。如当时济南专造细针的刘家针铺,就在商品包装上印有兔的图形和"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字样的商标。欧洲中世纪士兵所戴的盔甲,头盖上都有辨别归属的标记,贵族家族也都有家族的徽记。

       到本世纪,公共标志、国际化标志开始在世界普及。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到现在,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性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一门新兴的科学--"符号标志学"应运而生已是历史必然。

       1.功用性

       标志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经过艺术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观赏价值,但标志主要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实用。标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

       标志有为人类共用的,如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有为国家、地区、城市、民族、家族专用的旗徽等标志;有为社会团体、企业、仁义、活动专用的,如会徽、会标、厂标、社标等;有为某种商品产品专用的商标;还有为集体或个人所属物品专用的,如图章、签名、花押、落款、烙印等,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

       2.识别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志的主要功能。各种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决不能相互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错觉。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3.显著性

       显著是标志又一重要特点,除标志外,绝大多数标志的设置就是要引起人们注意。因此色彩强烈醒目、图形简练清晰,是标志通常具有的特征。

       4.多样性

       标志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无论从其应用型式、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其应用形式,不仅有平面的(几乎可利用任何物质的平面),还有立体的(如浮雕、园雕、任意形立体物或利用包装、容器等的特殊式样做标志等)。

       其构成形式,有直接利用物象的,有以文字符号构成的,有以具象、意象或抽象图形构成的,有以色彩构成的。多数标志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组合构成的。

       就表现手段来看,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几乎难以概述,而且随着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总在不断创新。

       5.艺术性

       凡经过设计的非自然标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美学原则,给予人以美感,是对其艺术性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艺术性强的标志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给人以强烈和深刻的印象。

       标志的高度艺术化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素养的体现和审美心理的需要。

       6.准确性

       标志无论要说明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其含义必须准确。首先要易懂,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其次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无误,这正是标志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

       7.持久性

       标志与广告或其它宣传品不同,一般都具有长其使用价值,不轻易改动。

       标志设计不仅是实用物的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设计。它与其它图形艺术表现手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它必须体现前述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由于对其简练、概括、专业的要求十分苛刻,即要成功到几乎找不至更好的替代方案的程度,其难度比之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

       1.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的使用目的、适用范畴及有关法规等有关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设计须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可行性,针对其应用型式、材料和制作条件取相应的设计手段。同时还要顾及应用于其它视觉传播方式(如印刷、广告、映像等)或放大、缩小时的视觉效果。

       3.设计要符合作用对象的直观接受能力、审美意识、社会心理和禁忌。

       4.构思须慎重推调皮,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构图要凝练、美观、适形(适应其应用物的形态)。

       6.图形、符号既要简练、概括,又要讲究艺术性。

       7.色彩要单纯、强烈、醒目。

       8.遵循标志艺术规律,创造性的探求恰切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锤炼出精当的艺术语言使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整体美感、获得较好视觉效果,是标志设计艺术追求的准则。

       标志艺术除具有一般设计艺术规律(如装饰美、秩序美等)之外,还有独特的艺术规律。

       1.符号美

       标志艺术是一种独具符号艺术特征的图形设计艺术。它把来源于自然、社会以及人们观念中认同的事物形态、符号(包括文字)、色彩等,经过艺术提炼和加工,使之结构成具有完整艺术性的图形符号,从而区别于装饰图和其它艺术设计。

       标志图形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文字符号式的简约性、聚集性和抽象性,甚至有时直接利用现成的文字符号,但却完全不同于文字符号。它是以图形形式体现的(现成的文字符号须经图形化改造),更具鲜明形象性、艺术性和共识性的符号。

       符号美是标志设计中最重要的艺术规律。标志艺术就是图形符号艺术。

       2.特征美

       特征美也是标志艺术独特的艺术特征。

       标志图形所体现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个性),而是同类事物整体的本质特征(共性),或说是类别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艺术强化与夸张,获得共识的艺术效果。这与其它造型艺术通过有血有肉的个性刻划获得感人艺术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但它对事物共性特征的表现又不是千篇一律和概念化的,同一共性特征在不同设计中可以而且必须各具不同的个性形态美,从而各具独特艺术魅力。

       3.凝练美

       构图紧凑、图形简练,是标志艺术必须遵循的结构美原则。标志不仅单独使用,而且经常用于各种文件、宣传品、广告、映像等视觉传播物之中。具有凝练美的标志,在任何视觉传播物中(不论放得多大或缩得多小)都能显现出自身独立的完整的符号美。

       标志设计创意十大目标

       1.简洁生动形象;

       2.强烈的视觉形式感和高度艺术性;

       3.易于识别和记忆;

       4.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5.符合行业特征;

       6.具有现代感;

       7.合乎时代潮流;

       8.具有未来性;

       9.信赖度很高;

       10.令人产生亲切和蔼的感觉。

       标志设计流程

       1.调研分析

       logo标志不仅仅是一个图形或文字的组合,它是依据企业的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并充分考虑标志接触的对象和应用环境,为企业制定的标准视觉符号。在设计之前,首先要对企业做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经营战略、市场分析、以及企业最高***员的基本意愿,这些都是标志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对竞争对手的了解也是重要的步骤,标志的重要做用即识别性,就是建立在对竞争环境的充分掌握上。

       2.要素挖掘

       要素挖掘是为设计开发工作做进一步的准备。优逸设计会依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炼出标志的结构类型、色彩取向,列出标志所要体现的精神和特点,挖掘相关的图形元素,找出标志设计的方向,使设计工作有的放矢,而不是对文字图形的无目的组合。

       3.设计开发

       有了对企业的全面了解和对设计要素的充分掌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设计开发工作。通过设计师对标志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将设计要素融入设计中,标志必须达到含义深刻、特征明显、造型大气、结构稳重、色彩搭配能适合企业,避免流于俗套或大众化。不同的标志所反映的侧重或表象会有区别,经过讨论分析或修改,找出适合企业的标志。

       4.标志修正

       提案阶段确定的标志,可能在细节上还不太完善,经过对标志的标准制图、大小修正、黑白应用、线条应用等不同表现形式的修正,使标志使用使更加规范,同时标志的特点、结构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也不会丧失,达到统一、有序、规范的传播。

       现代标志设计创意

       标志的夫文单词为"Symbol",即为符号、记号之意,它也与"象征"为同一词。因此,标志设计是表明某种意义特征的记号、标记。它的表现手段是利用图形、文字构成具体可见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并将这一视觉符号中的内容、信息、观念传达出去,影响观者的态度、看法和情感等,从而达到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标志是一种符号,符号当然力求简洁。但简洁中不失意义及美观,这就是标志设计的要旨。标志是一种总称,它包括的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万面,机构、学校、学术团体、工商企业、文体活动等。大到国家国徽、小到私人标记。现代社会中,标志与符号己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尤其在商业竞争中,标志本身就是信誉和质量的象征,它本身就是价值。

       标志的最高境界是以造型为媒介,进而超越形体进入精神领域,能接纳多元思想、、传统,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产生一一股信仰般的精神力量。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手段,丰富了设计形式,拓宽了标志设计创意的思域。纵览当今的标志设计形式精彩纷呈,应用范围更为广阔。特别是在印刷、复制技术万面,现代标志的设计者不必有太多的顾虑限制。标志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在现代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标志设计己成为自成体系而且朝着多样化发展的独立学科。

       从汉字的字意上讲,"标"宇的基木含义是标准和记号,"志"宇的基本含义是不忘和记住的意思。标志最原始的基本含义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让人通过标记记住它的基本含义。所以,如何加强标志的视觉特征,增强视觉冲击力以便强化大众的记忆,也就是标志首要的功能。

       因此,标志耍善于在众多的视觉背景中利用其形、色、光材质来首先吸引人们的视线,并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但从视觉设计的角度来讲,造成视觉冲击后在视觉上留给人们好的印象才是设计的目的。因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乐于接受,对不感兴趣的视觉神经则抑制和排斥。人眼对于信息接受的这种自觉选择,是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这种视觉生理现象叫视觉的有益信息选择。因此,只追求视觉冲击,而不在标志的形、色、肌理上作美的追求的设计也是不成熟的设计。

       信息的意义被人认识是视觉接受的前提。视觉元素组成的标志与符号就是视觉上的语言,如果传达的信息含混不清,不能理解,这样的视觉传达设计就没有达到目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国际场合和公共场所全部用图解式的通俗易懂和简单明了的标志与图形符号的原因。

       在现代社会中,标志是一种象征符号,把传达的内容转换成图形语言,用形和色来表达思想和抽象的概念,代表某种事物的性质及本质特征。商标,则是指区别商品,反映商品精神面貌的一种专用符号。"符号"是借助类比、联想的性质,将一件事的性质赋予、归类于一些代表性的附属物上。

       标志设计利用视觉符号的象征功能,以其简单、易懂、易识别的特性,来传达企业或产品的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体现企业的个性、传播企业的文化,从而成为内蕴丰富的隐喻世界。

       标志从视觉上还给人的心埋直接带来影响,标志的构思与形式会影响人们对其所代表的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在商业性的活动中,对企业和产品标志印象的好坏,从而导致人们对其质量、价值的评价。

       总之,标志是一种大众传播符号,它以各种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明确而特定的信息。

如何用ps签名制作电子签名?

       01

        变换方式,鲜活有趣

        每个人都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若教师不断变换奖品,或变换奖励的方式,便能在教育中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 变换花样——常换常新

        我总是将奖品变着花样发放给学生:

        A.图书杂志,比如《读者》等,并告诉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有精气神;

        B.书券,让学生为自己的智慧“充值”,既传递了知识,又传递了感情,更传递了一种品质;

        C.书签,并在背面写上一句自创的格言;

        D.贺卡,用于节日奖励,并送上祝福语,既美观又实用;

        E.教师本人的绝版照,并留个亲笔签名或赠送一句格言。

        诚然,奖励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品,但物品毕竟只是载体,学生更在乎的是它所包含的源自教师的那份信任和关爱。

        上述这些奖品,就其价格而言,都十分低廉,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视。有了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物品作奖品,我们可以让教育变得富含情趣和意义。

        这样,奖品既是物品,又是一种目标;既是奖励载体,又是实现目标的一种通道;既与学生的心理挂钩,又与其精神品质挂钩。

        2. 反向奖励——寓贬于褒

        我们都应该熟悉那个著名的“四块糖”的故事。奖励与惩戒犹如“激励”天平上的两个托盘,缺了任何一方天平都会失去平衡。其实,只要教师能与学生形成彼此坦诚、关怀和尊重的关系,同时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使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积极的期待。

        陶行知在欣赏了学生身上的正面因素后,通过委婉的语言和间接的方式,恰当地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使表扬与敦促并行,寓贬于褒。他那些“表扬中有期待,期待中有鞭策”的话语,必定能长久地铭刻在学生的心里。

        3. 悄然奖励——秘而不宣

        班里有个学生很机灵,但又很懒散,作业常拖拉甚至不做。

        一次,在这位学生正确回答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后,我让他课后到办公室来一趟。学生如约前来,我给了他一份奖品,这份奖品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的思维真独特”。学生兴奋不已,奔走宣扬。

        之后,我将这个办法推而广之用在其他学生身上,学生们个个都很享受这种奖励方式,并渐渐形成了“信里都是表扬”的思维定式。

        慢慢地,我开始针对某些学生的毛病写一些告诫的话语,而其他同学并不知情,仍以为是表扬信,这给了被批评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于是他们欣然接受,默默改进。

        最后,我把针对性习题、解题指导、注意事项、考试成绩、成败原因分析等内容也一一写入信中,并要求学生回信,如习题答案、学习困惑及其他心里话等。一切都“不露声色”,而学生们却在悄然间发生了重大变化。

        4. 双向传递——循环效应

        我有时将彩色卡纸裁剪成书签大小,或折成各种形状,并写上一些适合背诵的内容或名言警句,以此作为奖品发给学生,结果发现学生对上面的内容津津乐“背”。

        受此启发,我适时推出一些难题,发现学生依然乐意接受挑战。接着,我鼓励学生把答案或疑问写在卡纸的背面送给我,学生的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

        再后来,我私下让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把想和我说的话写在上面,从而避免他们产生失落感。

        5. 特殊定义——赋予新意

        大多数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一般都是按照男女搭配、从矮到高、视力从差到好的原则进行的,多出来的位置往往在最后一排,而且往往都是那些调皮捣蛋学生的专座,成了避之不及的黑暗角落。

        我打破常规,将多出来的那个位置放到讲台前的第一排,美其名曰“首席座位”,并宣布只有表现出色或进步最快者才有资格坐到那个位置上来。结果那个座位一改往日的冷清状态,变得炙手可热,成了宝座。

        02

        关注动机,注重长效

        奖励不应停留于物质上的刺激,还应着力于精神上的培养,这正如 “糖衣药丸”,虽然糖衣能让药丸变得可口,但它只是引子,真正起作用的则是里面的药粉。

        同时,物质奖励需要事先准备,不可随时随地进行,其作用也是短暂的;而精神奖励则可以即时进行,起到的作用也是持久的,能让人终身受益。

        6. 精神熏陶——无痕濡染

        我不再局限于用物质进行奖励,而更注重荣誉和机会等精神奖励,如:

        a.合影,与被奖励学生一起定格那温馨的瞬间。

        b.评语,给被奖励学生量身定做一段精练的评语。

        c.作诗,用学生的名字作藏头诗,并作为奖品送给学生,绝对独一无二。

        d.冠名权,谁认领班级专项备品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该备品,谁参与创作就以谁的名字命名该作品,类似于体操比赛中的“跳”和 “挂”。

        e.新闻发布会,对被奖励学生进行即席访,或为他举办简短的庆功仪式。

        f.突袭式报喜,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其家长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报喜,或与科任教师一起专程登门报喜。

        g.专利,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小发明或具有独创性的学习方法和解读思路,如“某某发现”“某某猜想”“某某实验”“某某方法”等,并郑重其事地为之颁发专利证书。

        h.共进午餐,与被奖励学生共同体验一次面对面的温情。

        i.签名,可以是教师为被奖励者签名,也可以是被奖励者为班级作品签名,让其享受名人才有的待遇。

        j.留名,让被奖励学生在班级荣誉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请他留言或按手印。

        k.代言人,让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担任“形象代言人”或“信息发布人”。

        l.搭“凯旋门”,其他同学面对面排成两排,高举双手各自与对面的同学相握,形成一道长长的“凯旋门”,让被表扬同学欢笑着从“门”下跑过去。

        作为教育手段,奖励是为了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精神动力,而不是为了给学生一时的满足。它虽不是童话,但需要有童话般的浪漫,需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

        以上这些特殊的奖品,因注入了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和真诚平等的交流,而具有了强大的“附加值”,其“身价” 和实效也随之成倍翻升,教育生活也随之变得浪漫轻盈起来,如同在水中加入一点儿茶,能顿时让平淡的水变得生动清香起来。不用说,这样的奖励彰显着教师的智慧。

        7. 内在驱动——表里兼顾

        我在教室的后墙开辟了“星光灿烂”和“成长足迹”这两个奖励园地。

        前者每月一评,分设“尽责之星”“管理之星”“服务之星”“两操之星”等20个奖项,并张贴获奖者的照片,还在照片下方附上一段颁奖词;后者可以说是对学生成长轨迹的记录,学生获得的所有荣誉或奖项,都被一一记录其上。这片奖励园地不只是用鲜亮的色彩装点了教室,更成了一条“看得见”的学生成长的光辉路线。

        这样的奖励方式,并没有倚重物质刺激,而是运用了“奖励内部动机”的原则,把视线落到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之上,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只有踏实付出才能获得奖励”的观念,从而在奖励和他们自身的努力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关系。

        这样的奖励,内外互补,表里兼顾,可谓“物超所值”“一本万利”。

        8. 激发兴致——意趣盎然

        我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买了62本简装名著,让学生轮换着阅读,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学生兴致盎然。毕业后,我让每位学生带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权当是对他们阅读的奖励。这样的奖品既是礼物又是纪念品,学生惊喜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我对学生的最高奖励是和我一起泡书店,师生一同在那里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智慧,以此滋养心灵。有了书籍的“言传”和教师的“身教”,学生自是有了不一般的收获。其实,教师何尝不也从中受益,因为读书也是另一种“备课”呀!

        03

        发乎真情,感人于心

        奖励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巧,更是师生之间真诚的交往,它需要建立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的基础之上,这也应该是所有教育行为的出发点。

        9. 注入情感——倍添价值

        有个学生讲话有些结巴,所以不大愿意举手发言。在他又一次把地扫得干干净净之后,我奖给他一颗话梅糖,并告诉他:“吃下这颗话梅糖,再照着老师教的方法练习说话,试试看!”学生惊讶地看着我,结结巴巴地说:“谢—— 谢——谢谢老师。”后来,话梅糖“果然”有效,他感觉自己的口吃症状越来越轻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教师真诚的爱,一颗极普通、极寻常的话梅糖便顿时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消除了孩子的焦虑和自卑心理,给了他自信,让他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教师的温暖,悄悄地融入了孩子的心灵,其作用之大真是让人感慨。这样的奖励,因为有了真情的内核,所产生的作用一定是持久的、深刻的,一定会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10. 奖其所需——物超所值

        大雪飘飞,学生们看着厚厚的积雪一脸神往。我看到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衣着单薄,便当机立断,带领学生们去打雪仗。一番尽情玩乐后,我布置当天的作业:

        以打雪仗为主题,进行活动素描。

        最后,那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奖了,奖品是一条漂亮的围巾和一双厚厚的手套。这份奖品为她整个冬天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本案例中,教师立足于真实的师生交往,把学生需要的物品当成奖品发放,让学生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自己应得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让寒门学子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享有一份平等和尊严。

        这样的奖励,以“奖”为主线,以“励”为终极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关爱,因而更显得无私和纯净,更能焕发出活力。这种助人而不欲为人知的方式,是教育的智慧,也是教育的境界。

        04

        得体适度,不疏细节

        若一个学生很少获得奖励,那奖励对他而言是充满诱惑的,是弥足珍贵的。而随着被奖励的次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同一种奖励方式被反复使用,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奖励的价值就会越来越低。所以,对于奖励,教师需要周密考虑,不疏细节,尤其要做到得体适度,不缺不滥。

        11. 点面结合——兼顾公平

        班级中总有一些课堂活跃分子,他们思维敏捷,每次教师的问题一出,他们就能迅速接上茬。可这样一来,不仅其他同学的思考受到影响,他们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表面。如何既不伤害这些活跃分子,又兼顾班上其他同学,做到“点”“面”结合?

        我于是私下与这些活跃分子约定:“你们的思维很敏锐,可为了照顾其他同学,让他们也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要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如果回答有创意,可再获得一次答题机会,或者被奖励一道很有挑战性的题目”,活跃分子们欣然接受,他们积极表现,同时又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和有序。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如果尊重活跃分子,让他们畅所欲言,课堂就可能被他们垄断;如果为了照顾沉默的大多数,而一味压制活跃分子,或者对他们的表现欲视而不见,又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本案例中的奖励措施,既鼓励沉默者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而不是依靠教师的“钦点”,又引导活跃分子学会谦让并关注自身思维的深度。

        这样做,既尊重了差异,又兼顾了公平,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可以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的“调兵遣将”才能如鱼得水,而学生也才能得到长效的发展。

        12.注重低碳——经济便捷

        奖励既不可过量,也不可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有时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赞许,甚至是借用一支笔后的一声感谢,都是有效的奖励。这些奖励方式,经济、简便、直接, 虽然无法衡量,也无法记载,但却传达了一份关爱,表达了一种 尊重、信任和激励。

        奖励要注意“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体适度, 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这样的奖励,犹如“柔化剂”,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犹如“强化剂”,可以激活思维;犹如“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当然,形式只是“佐料”,万不可喧宾夺主,牵强附会,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13.链接情境——依境适用

        在课堂上,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奖品,如在学习清朝历史时,我给学生的奖品是有关清朝12位皇帝的书签。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我甚至将这一奖励方式延伸到班级活动中,比如在端午节,我准备了许多迷你小粽子,作为学生参与活动的奖品。因为是迷你型,所以价格便宜,而且多吃几只也不会有饱胀感,学生很是喜欢。

        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除了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手段和组织能力外,适时运用奖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和交流,那些有一定难度又十分有趣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成就感。

        上文中,奖品与教学内容挂钩,这无疑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一起步入知识的殿堂。

        14. 因人而异——量身定做

        当某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时,我会奖励他再一次质疑或独立释疑的机会;

        当某个胆小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教材时,我会奖励他再读一小段;

        当某个基础较好的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会请他为大家讲解难题,或是奖赏他一道很有挑战性的习题,如果他本人解答有困难,他可以将其张贴在公告栏上“招标”,为此题做“广告”;

        当某个不爱背诵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一件任务后,我会奖励他帮语文老师批阅古诗词的默写,当他将全班的默写本批完后,他自己也已把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了。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奖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奖”,这样的奖励才是真诚的,才是充满关爱和期待的。

        学生能从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亲切的话语中,充分感受到那种殷殷期望。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奖励都是针对“这一个” 学生而设置的,那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奖励方式都将自然而然地萌发出来。

        对奖励时机、奖励方式、奖励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辩证、灵活、复杂、多样的艺术。如同厨师烹饪,同是一根萝卜,切块、切条、 切片、切丁、切丝,吃起来都各有滋味。

        所以,同样的奖励方式,会因不同人的运用而效果各异。当然,奖励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并内化良好的行为,让其最终不需要奖励。

爱因斯坦的介绍以及他的故事

       参考下面方法制作:

       操作工具:电脑win7,PSCS5

       1、首先打开PS软件,找到扫描的签名,在PS中打开,如下图所示。

       2、接着,把签名的旋转一下,鼠标左键单击图像下的旋转画布,如下图所示。

       3、然后,选取一个字迹写的好的签名,用选取工具选取复制出来,如下图所示。

       4、接着,新建一个空白文件,把粘贴过来,如下图所示。

       5、然后,鼠标左键单击左边工具箱中的魔术棒工具,选取空白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6、接着,删除空白区域,可以看到显示透明背景了,如下图所示。

       7、然后,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中的另存为,如下图所示。

       8、接着,给保存文件取名称,并选取透明格式的文件后缀,单击保存按钮,如下图所示。

       9、然后,打开word文件,导入签名,如下图所示。

       10、最后,在Word中输入横线,可以看到签名文字的效果了,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制作好电子签名了。

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

       [编辑本段]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美国物理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在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有一天德皇军队通过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们都涌向窗前喝彩助兴,小孩子们则为士兵发亮的头盔和整齐的脚步而神往,但爱因斯坦却恐惧得躲了起来,他既瞧不起又害怕这些“打仗的妖怪”,并要求他的母亲把他带到自己永远也不会变成这种妖怪的国土去。中学时,母亲满足了爱因斯坦的请求,把他带到意大利。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可他并不申请加入意大利国籍,他要做一个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战过后,爱因斯坦试图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梦想,并且在“敌国”里作了一连串“和平”演说。他的思想和行动,使他险遭杀身之祸:一个抱有帝国主义野心的俄国贵族女刺客把枪口偷偷对准了他;德国右翼刺客们的黑名单上也出现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名字;悬赏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为了使自己与这个世界保持“和谐”,爱因斯坦不得不从意大利迁到荷兰,又从荷兰迁居美国,而且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认为,在美国这个国度里,各阶级的人们都能在勉强过得去的友谊存下去。 (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5年第5-6期《爱因斯坦的反省》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大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重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别是理论天体物理学都有很大的影响。理论天体物理学的第一个成熟的方面——恒星大气理论,就是在量子理论和辐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成功地揭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坚守着“上帝不掷骰子”的量子论诠释(微粒子振动与平动的矢量和)的决定论阵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恒星能源来源的难题。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能物理现象,狭义相对论已成为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最基本的理论工具。其广义相对论也解决了一个天文学上多年的不解之谜,并推断出后来被验证了的光线弯曲现象,还成为后来许多天文概念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对天文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的宇宙学理论。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建立了静态有限无边的自洽的动力学宇宙模型,并引进了宇宙学原理、弯曲空间等新概念,大大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编辑本段]成长履历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玻琳。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calculous)。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 爱因斯坦

       1899年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4年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技术员。

       1905年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爱因斯坦

       1910年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2年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发烧碟阀锁定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爱因斯坦

       1916年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说。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是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是打发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

       1919年 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1年4月2日到5月30日间,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

       1922年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因对光电效应作出解释而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26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月,被选为“德国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1929年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1930年12月11日至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932年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

       1933年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上帝发誓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是年,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四处奔走。

       1937年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统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38年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8月2日,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

       1940年5月22日,他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3年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他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

       1947年,他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的言论。

       1949年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1950年2月13日,他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

       1951年,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4年3月,他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他在医院逝世。 漫长艰难的探索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编辑本段]轶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用。”

       ■拒绝出任以色列第二任总统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诞生,但不久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便爆发了。已经定居在美国十多年的爱因斯坦立即向媒体宣称:“现在,以色列人再不能后退了,我们应该战斗。犹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一个对他们存有敌对情绪的世界上生存下去。”1952年11月9日,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向爱因斯坦转达了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当日晚,一位记者给爱因斯坦的住所打来电话,询问爱因斯坦:“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位置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不,我干不了。” 爱因斯坦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打来的。大使说:“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您当总统候选人,您愿意接受吗?”“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您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 大使进一步劝说:“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胜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教授先生,每一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您呢!” 爱因斯坦的确被同胞们的好意感动了,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委婉地拒绝大使和以色列,又不使他们失望,不让他们窘迫。不久,爱因斯坦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在爱因斯坦看来,“当总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他还再次引用他自己的话:“方程对我更重要些,因为政治是为当前,而方程却是一种永恒的东西。”

       ■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

       早在1919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开始传到中国,特别是通过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给中国学术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因斯坦本人的目光也曾一次次地投射到古老而陌生的中国,1922年冬天,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往返途中,两次经过上海,一共停留了三天,亲眼看到了苦难中的中国,并寄予深切的同情。他在旅行日记中记下“悲惨的图象”和他的感慨:“在外表上,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是他们对生活方式和儿童的要求的低微。他们要比印度人更乐观,也更天真。但他们大多数是负担沉重的: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鲁钝得不理解他们命运的可怕。”“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在劳动着,在呻吟着,并且是顽强的民族,他的社会同情心再度被唤醒了。他认为,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年版,20、21页)十几年后(1936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前来年进修的周培源第一次个别交谈时就说:“中国人民是苦难的人民。”他的同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付诸行动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从东北作为突破口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当时的国际社会却表现出无奈和无能,当年11年17日,爱因斯坦公开谴责日本侵略东三省的行径,呼吁各国联合起来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可惜回音空荡。1932年10月,“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语)、中国***的创始人陈独秀(时已被开除出党)在上海被捕,他和罗素、杜威等具有国际声望的知识分子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释放。1937年3月,主张抗日的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史良等“七君子”锒铛入狱后,他又联合杜威、孟禄等著名知识分子通电援救,向国民党当局施加道义的压力。1938年6月,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爱因斯坦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他对中国的感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完全建立在人类的同情心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之上。他的思想也对中国日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还在读初二的少年许良英就是他的热情崇拜者,希望长大了做一个像他那样的科学家。1934年,爱因斯坦的文集《我的世界观》在欧洲出版,几年后(1937年抗战前夕)就有了中译本,是留学法国的物理学教授叶蕴理根据法文译本转译的,由于国难当头,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多少反响,但青年许良英在1938年上大学前有幸买到了一本,并认真精读了一遍,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爱因斯坦的许多至理名言令他终生难忘,爱因斯坦的形象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1955年,爱因斯坦去世后,许良英和周培源都曾发表长篇悼念文章。不幸的是1968年到16年的8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竟成了“本世纪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大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四人帮”掀起了一场荒诞的批评爱因斯坦运动,好在多数科学家不予理睬,实际上进行了抵制。

       ■不拘小节的大师

       刚搬到普林斯顿时,朋友见到爱因斯坦穿着一身旧风衣走在街上,好心劝大师买一件新的,爱因斯坦不为所动地说:我刚到这儿,根本没人认识我。一年后,这位朋友又遇见爱因斯坦,身上依然穿着那件风衣,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再次劝他。爱因斯坦笑着回答:没事,反正这的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孙子的书信记录爷爷最珍爱的是小提琴和烟斗。

       [编辑本段]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编辑本段]爱因斯坦比热公式

       解释

       比热(0specific heat)是比热容的简称。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或升高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更严格的定义,参见词条比热容。

       燃气的比热可以分为定压比热和定容比热。保持燃气的容积不变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容比热,保持燃气压力不变时的吸热(或放热)过程时的比热为定压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单位统一用焦耳,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单位为J/(kg·K)。

       常用单位:kJ/(kg·℃)、cal/(kg·℃)、kcal/(kg·℃)等。

       比热表:常见物质的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c 水 4.2 酒精 2.4 煤油 2.1 冰 2.1 蓖麻油 1.8 砂石 0.92 铝 0.88 干泥土 0.84 铁、钢 0.46 铜 0.39

       汞 0.14 铅 0.13

       对表中数值的解释:

       (1)比热此表中单位为kJ/(kg·℃);

       (2)水的比热较大,金属的比热更小一些;

       (3)c铝>c铁>c钢>c铅

白亚荣的艺术签名怎么签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一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20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基础为猪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几次在信中对赞扬他的成就的朋友写道:“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秘密从事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而美国已造出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巨星陨落,举世同悲。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

       逸事

       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韦伯先生的慧眼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br>

参考资料:

://.ikepu/datebase/details/scientist/19st/Einstein_albert_total.htm

       艺术签名,又称“签名设计”,即对个人姓名的美化、艺术化。它不是今人的发明,古已有之,我们的前人称其为“花押”。类似于“花押”,另有“画押”、“签押”、“签字”、“署名”、“签名”、“署押”等多种称法,这些称法意思大同小异,它们都有表示认可、负责和示信于人的作用,于是就变得模糊起来,往往混用。今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将带“押”的字眼儿弃而不用,取“签名”、“签字”称法。现在我们只要提起“签名”,有时指的就是“艺术签名”。

       花押简介

       “押”,《康熙大字典》解释:“押,说文,署也。”《汉语大词典》解释:“在公文或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以作凭信。亦指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可见“押”就是署、写、画,即指动作本身也指动作的结果。在刘汉王朝和南北朝时候,流行押字,如官吏批复文牍,写上个“诺”字或“依”字,《后汉书·党锢列传》有载:“南阳宗资但画‘诺’”,《北史·齐后主纪》有载:“穆提婆等卖官,乞书诏,后主连判文书二十馀纸,各作‘依’字。”很类似于今天的“同意”二字。普通民众不识字,一辈子不曾于毛笔打交道,就以符号代汉字,这发端于魏晋时期,符号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画个“十”字或干脆一笔画个“○”。历史进入唐朝后,通行姓名押字,一般都是草写法,叶梦得《石林燕语》云:“唐人初,但草书其名以为私记”,欧阳修《归田录》云:“俗以草书为押字。”洪迈《容斋五笔》又云:“押字古人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识别耳。” [1]

       “花”,花卉、花纹之意。“花押”就是将个人的姓名草写成类似于花卉的图案,将“名字稍花之”,其名源于南北朝时的一种装饰字体——“花书”(又名“凤尾书”)。为什么会产生花押呢?原因就是“为了防奸辨伪或出于其它某种目的,不得不故意将自己的名字签写得让人看不懂,不易认(不是不能认),但毕竟是自己的名字,还要美观漂亮。”韦陟的飞云五朵是史上最著名的花押之一,以至于人们以为是花押之源。《东关馀论》载:“唐人一书中云,文皇令文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宋周密《辛癸杂识》又载:“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韦陟五朵云是也。”唐宋时,盛行签名花押,尢在官场中成为时尚。

       千百年以来,经过历代书家不断地加以创造美化和人民群众的充实,花押的

       内涵越来越丰富,所包蕴的已远超过了它的字义,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趋于多样化,逐渐形成了一套法度和规则,审美观和欣赏观逐步完善,已使之从单一的凭信防伪手段和依附于书法艺术的表现技巧中脱胎出来,发展成兼容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新的造型艺术,即“艺术签名”。今天,设计签名是一种时尚,一种社会风气。根本原因在于签名的广泛实用性,其实用性是“艺术签名”存在的基础。鉴于是自己的名字,不同于其它,签者将繁复的笔画化至一两笔写就,目的在于速度和美化,张扬个性,作用在于防奸辨伪,无从仿效。《容斋五笔》云:“押字起于心,心之所记,人不能知。”强调的正是签名的防伪性。“花押”重在“花”字,如何“花”才是“美”?怎样“花”才是“美”?这正是今天签名设计的中心。设计过的签名,除了实用性外,更重要的是求速度和美观,以此传递人格,提升形象。

       主要特性

       1、可识性

       签名是实用的,易认不易认都是能认的。一款成功有价值的签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识读。签名的可识

       性在于它符合汉字结构特点,符合签名设计的规律和法度,只要剖析其原理,可识。

       2、独特性

       挥洒而出的签名是一种标识,是个人专利,展现人的独特个性,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3、艺术性

       签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签名是“美”的。

       4、时代性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签名是不一样的,体现出人的不同心境,是个人一时的写照.

       一、横式分型:用行楷或行草把每个字分开书写,字体端庄,易辩认。

       二、竖式分型:竖式分型与横式分型相同,只是竖式排列。

       三、横式连型:是用草书把字串连起来,其特点抽象、简洁、流畅。

       四、竖式连型:竖式连型与横式连型相同,只是竖式排列。

       五、横展竖吊:是以舒展豪放的横画线条为特点,或托上或挂下或串连等,造型收、放明显,节奏强烈, 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六、戴帽:戴帽是字体上布有郐展飘逸的弧线,很像宽大富贵的,故名,立意新奇,节奏明快,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七、结体互借:结体互借一般指竖式或横竖交错排列,其特点是字与字之间左右上下结体互借,整体像一个字,利用笔画的巧妙穿插,把姓名融进其中,这种签名形式气势宏大,十分壮观。

       八、彩带弧线:彩带弧线是指用草书结体,把线条写成弧形状,好似彩带飘舞,行云弄姿。

       九、夸线变形:夸张变形是指把姓氏字体进行超出常规的扩大、拉长和错位,看上去顿觉耳目一新,妙趣横生。

       十、内藏:内藏是指在签名艺术里设下别人难以识破的机密。

       以上十种艺术造型只是对每个姓名相对而言的十种不同形式的构图,有些比较好表现的姓名构图可以超过十种,而有的姓名笔画简单或难以表现,最多只能有五六种艺术造型,如"丁一","王二","万方","田人","吕口"等等。当然,设计自己的签名不在多,而在精,有一个好的签名已足够了,特别是能够使自己满意,又能打动别人的艺术造型更是事半功倍

       5.防伪性

       签名表示个人的接受、认可、同意,在社会交往中是一种凭信手段,有较高的防伪性

       基本种类

       签名的签法、技巧数不胜数,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各有千秋。总体来

       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实用行草类

       注重以行草线条为基础,实用性强,被广泛地运用。一笔签、合文签、花体签、竖式签、个性签……都属此类

       2、形意类

       以意为始,以形为终;象形取意,形意结合。寓意造型签、意象签、象形签、数字签、仿英文签等等

       均属此类。

       3、防伪类

       防止别人伪造。此类签名务必遵循设计规则,不能不顾忌法度,胡乱回环缠绕,过度繁复或简化笔画。反书防伪签、财经防伪

       法律作用

       历史演进到今天的信息时代,尤其是中国入世之后,中外文化的交融势所必然,繁忙的成功人士,较早地首当其冲地面对着签名效率问题;还有许许多多写字不工者,今天深感自身形象的包装,当仁不让地要从签名开始。签名设计就应运而生了签名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是基于下列因素。

       签名设计在法律作用为可忽视

       签名的生理特征现代科学表明,书写习惯的形成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书写活动中建立书写“自动化”的条件反射体系,形成书写动力定型的结果。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的笔迹也不会相同。因此,同一个人的笔迹和不同人的笔迹都可以通过检验进行鉴别。

       签名的心理特征作为表达自己的责任、信誉、认可和意愿的工具主要有签名、盖章和手印。印章系他人所刻,公章专人保管,私章自己保管,一般说,如保管妥当,也可起到相应的法律作用。但印章一旦被盗,就会使印章的主人在毫不知晓的情况下承担法律责任。且现代印章多为美术字体,机易仿刻,安全性较差。从防伪性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手印防伪程度比印章要高。但手印多为不识字的人所为,丝毫不能体现文化因素。而且一提及手印,稍长的人便会想起被黄世仁打昏后又被强行在卖身契上按手印的可怜的杨白劳。相比较之下,签名则必须是签名者在意志清楚时所为,他人不能替代,而且签名所体现的文化效应和感情因素是其他二者不能相比的。

       关于签名的法律作用,中国许多法律、条例、规定、办法等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兹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控告、检举可以用书面或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控告、检举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控告人、检举人签名或盖章。

       杨澜艺术签名

       第六十六条规定:被告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察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第七十六条规定:勘验、检查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

       第八十九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签名。

       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法庭审判的全部活动,应当由书记员写成笔录,经审判长审阅后,由审判长和书记员签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第二章第四条规定的公证处的业务有14条,其中有“证明文件上的签名、印章属实”。

       (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公文一律加盖公章。上报院的公文,应注明签发人。

       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发出的公文,由机关领导签发,重要的或涉及面广的,由正职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签发。有的公文,可由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根据授权签发。

       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审批公文要认真负责,文件主批要签署自己的意见、姓名和时间。

       关于类似的条文规定,我们还可以在有关法律中找出很多很多。我们不难发现,除必须用公章的地方外,凡是需要盖私章的地方,签名也可,而要求签名的地方则不一定可用私章替代,足见我国法律对签名作用的注重。

       正因为签名的这些特点,各国的法律必须由国家总统()签字方能生效,地方性的法规也必须有地方行政首脑签名才具有法律效力。签名的广泛应用还导致了一种礼仪——签字仪式的产生。大凡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往活动中,双方和多方在某一领域内就相互关系达成的协议、缔结的条约和公约都要举行签约仪式,即使国内的部门和地区之间重要协议的签署也常用这种形式。至于在民间经济文化交往中,签名的使用就更为普遍。

       概念理论

       人要衣装,知识要字装。写信批文求职留名,都需要签名。签好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反映出自身的知识修养。方寸之地的签名,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一个完美的签名,需要有好的意念和适当的形式相结合,把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现代美术揉合起来。一个好的签名需要由流畅的线条,规律的笔法,匀称的结构,稳定的重心,合理的布局,巧妙的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祯理想的签名,将使您在工作、商务及社交活动中树立起自己的最佳形象,占尽先机。

       企业高层艺术签名设计

       (1)什么叫签名

       签名是一个人在社会、法律、条文契约等一切关系中,代表个人资信及个人审美情趣的视觉标志,又叫签字、署名。

       (2)签名的特点

       实用性:签名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合同、银行信用往来,会议留

       言等,几乎无处不在。

       艺术性:用书法理论和平面知识将名字进行处理,使之成为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代表着个人审美情趣。

       防伪性:每个签名特殊的图式以及每个签名者的书写方式都是让人难以捉摸的,哪怕是设计师。

       唯一性:每个签名都是根据个人的性格、年龄、性别、书写习惯、名字含义等专门分析,即使同名,也决不雷同,专业的笔记分析又使签名符合自己的书写习惯。

       (3)签名的评价特性

       1、从中国书法角度看,他大致是规范的,没有太大的引起歧意的结构,故作潇洒不自然,夸张过分的笔画。

       2、不管多少字,一个好的签名必须浑然一体。

       3、经过设计后的签名,它的视觉效果,不能和名字给有的文意相冲突。

       4、它必须适合签名者的工具书写,适合签名的各种场合使用。 总之一句话,好的签名应具备这样的效果:人们认不清字的时候,只觉得笔画自然、流畅、有力、图式有趣,一旦被告知这是什么名字,都会发出奇妙的赞叹。

       好了,关于“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艺术签名具有法律效应吗”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